第1章:中医世家,娄晓娥找上门(1/2)
1962年,冬。
南锣鼓巷95号,中院贾家。
“哎呦,安民呐,你可真神了!几针下去我这头马上就不疼了。”贾张氏双目泛着喜悦的神采,嘴上赞不绝口。
“那还用说?安民打小跟李大叔学中医,那是家传的手艺,童子功,可不是刚毕业的学生能比的。”秦淮茹冲着面前高大帅气的汉子嫣然一笑。
转身拧着腚,去锅里拿了一个白面馒头,俩窝窝头,以及两个煮鸡蛋:“安民,秦姐家日子过的紧,多少是个心意,你别嫌少,等姐发关响了,再补你的诊费。”
见状,贾张氏眼里闪过一丝肉疼,
却也并没多说什么。
她为人向来吝啬,但也得分场合,分人。
跟医生还搞一毛不拔那一套的话,今后可别想李安民再帮她治病了。
馒头鸡蛋固然珍贵,也比去外面的医院瞧病拿药划算多了。
“秦姐,你这就外道了。什么钱不钱的,一个大院住这么多年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吃的我拿着了,诊费不急,等你宽裕了再给我就成。”李安民接过吃食,笑了笑继续道:“张大娘,好好休息,你这病主要是从气上得的,以后尽可能的平心静气,少发火,将来起码能多活十年。”
“真的?能多活十年?”贾张氏当即就精神了,激动非凡。
要别人说这话,她也不会信。
但说话的是自幼有着家传,兼大学毕业的李安民,那还能有假?
“只要张大娘你今后改改脾气,多活十年都算少的咧。”
“好,我得改,我肯定改!”
关系到寿命的问题,又有‘高人’指点,贾张氏瞬间成了个听人劝吃饱饭的乖宝宝。
“哈哈,那成,我走了啊张大娘。”
“好,我跟淮茹送送你。”
“不用麻烦了张大娘,你刚针灸完,不能见风。还有大冷天的,秦姐宫寒也没调理好呢,送啥送,屋里歇着吧,回见。”李安民摆了摆手离开了屋子。
“安民这孩子真不错,心细,懂事,还知道疼人。”贾张氏咂舌感叹了声。
秦淮茹闻言不禁一愣。
自己这婆婆嚣张跋扈惯了,刁钻刻薄。
从她嘴里蹦出夸人的词儿,可不容易。
“可惜就是太小了,不算太懂事。你说他已经转正了,13级医疗技术员,每个月工资55块呢,父母去世的又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顿顿吃肉也有富余,他要咱这点馒头鸡蛋有啥用?真懂事的话,就应该把东西留下来,咱家日子苦他又不是不知道......”
秦淮茹:......
得,我婆婆还是我婆婆。
一点没变!
“妈,话也不能这么说。”秦淮茹一边撅着屁股扫地,一边道:“治病花钱,天经地义。这年头有几家日子不紧的?今天不收咱们钱,明天不收别人钱,名声传出去了,街坊四邻的全都免费找安民看病了,到时候你说他是看是不看?”
“谁也不乐意白干活,安民就拿了点馒头鸡蛋,没收诊费已经不错了。”
秦淮茹这番话说的在理,
贾张氏想了想,没反驳。
只是点了点头道:“也对,淮茹啊,快到年关了,改明儿我给安民做双新鞋咋样?”
“他住后院,咱们住中院,这孩子打小又内向,往常跟咱们接触不多。”
“今后多走动走动,谁还没个三灾六病的?关系处好了,备不住以后得个大病啥的,安民念咱们的好儿,也不收钱了呢?”
贾张氏年纪不小了,
身体上的毛病渐渐多了起来。
越老越怕死。
能跟李安民这样的医生打好关系,她心里也能安稳不少。
毕竟她不是厂里工人。
看病治病都得自家掏钱,太贵了。
“我看行。”秦淮茹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安民这孩子孝顺,最重情义,对他好的人他都记心里呢。”
——
另一头。
后院。
李安民回到家后,就着大葱,把从贾家得来的馒头、窝头、鸡蛋,全吃了个精光。
他每个月55块,并不差这点东西。
但不能不要。
李安民的想法跟秦淮茹差不多,可还有一层,那就是,贾家不能太惯着。
容易蹬鼻子上脸。
至于诊费的事,虽然明知道秦淮茹发关响了也不会还,但李安民没把话说死。
说的是等宽裕了再还,并没说不要,两者性质不同的。
“一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