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还愁个啥?直接去西夏干丫的(1/2)
“听闻南洋有胡椒一物,乃是弥足珍贵,与花椒价格相当,可是此物?”
章惇闻言,心想这苏城恐怕是官家的亲信了。
南洋之物,莫非是上供来的?
苏城微微颌首。
“正是,那辣椒则更加遥远,这还要感谢漕运的兄弟,有丰富的水上经验。”
苏轼微微颌首。
该是如此了!我大宋有司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知晓南方何在。
借着司南,早已远渡重洋经商。
他必然是官家手下的人。
章惇捏着胡须,问道:“辣椒一物,能否和花椒一般用来经商,以作货币?”
苏城颌首。
“正是,如今我朝货币乃是铜钱,开采困难,又十分沉重。”
“本就十分稀少,又大量的流入海外,目之所及,皆有大宋钱币的痕迹。”
苏轼和章惇都点了点头。
这些他们也有所耳闻。
无论是倭国,还是南洋,甚至更远的西洋。
因为和大宋经商的缘故,早就用起了铜钱,和这边互有贸易。
但是放眼天下,冶炼技术最上乘者,大宋也。
他们最爱用的还是大宋的钱币。
汉人在不知不觉,已经影响到了海外的蛮夷。
“在下命人找来了花椒、胡椒和辣椒,经过三次远航,穿海峡,过大洋,总算幸不辱命的带来了。”
“正打算在本土培育,用来暂代货币,以此对外换取更多的物资,达到利民之功效。”
他当日可是和小六说过,自己要帮他赚钱。
敢这么说,他可不是没有本钱的。
做这些事他也不为别的,只为拔高华夏的地位,改变历史的进程。
苏东坡听完后,点了点头。
“昔年在李唐时期,官员抄家发现花椒,都需如实上报,与黄金白银无异。”
“花椒至今也仍然掌握在官员手中,百姓们则享受不到了。”
“根本原因是其昂贵程度,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培育的条件十分困难,远没有种粮食重要。”
“不过,这想法是好的。”
苏轼心想,自己的转运使都是人家给的,自己也不能把自己当外人了。
当下分析了一波其中的利弊。
章惇见状,立刻佩服自己的才智。
仅仅是和赵煦一面之缘,就追查数日,终于在今日上了龙船。
这苏东坡的样子,显然是此地的智囊!
我没上错船!
不过比起我的机智,还是差点!
他听了半响,决定自己也不能藏拙了,需要露一露锋芒!
“苏大人有所不知。”
“我朝铜钱,留在海外,朝廷的资金无法收回,本是兴盛之举,却引得国力减弱。”
“这胡人的花椒胡椒,额,还有辣椒,若能培育陈宫,自然可掏开富人们的腰包。”
“诚如所言,此物不好培育,但我们大可形成一条商河,我等去南洋采购,再命人来本土售卖,赚个差价,亦可强国!”
苏轼竖起大拇指。
“子厚兄高才!”
“如此一来,富国强军,指日可待。”
苏城莞尔一笑。
“二位无须这般麻烦,我已购得八座山头,半数种植胡椒、花椒,半数种植辣椒。”
苏轼一怔,笑道:“胡说,怎会这般好培育。”
苏城点头皆是:“的确不好培育,但是我做了点改变。”
“我发现东方百里的几座小山,其中川流经过,而群山又呈现怀抱之势,可蕴含水雾之气,加之大日当空聚集热能,我又做了特殊的培育温室,如此,山上早已布满香料。”
苏城的话半真半假。
毕竟很难让他们理解,什么叫湿度和温度的比例之类的。
即便才学高如苏东坡之辈,也是如此。
但苏城也绝没有看不起人家的意思,毕竟自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为不公平的。
苏城说完,二人果然都愣住了。
半响后,章惇有些不敢相信。
若是有了这些,那军饷还是个问题?还愁个啥?直接去西夏干丫的!
顺道北上,找大辽也干丫的!
“果真如此?你莫要骗老夫!”
铁牛见他们不信苏城,焦急的插嘴道。
“真哩!俺领着人亲自种的,现在满山都是此物,俺铁牛可不骗人。”
好家伙。
苏轼和章惇对视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