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互联网(1/2)
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然后互联网就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发展起来,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但是资本的盲目涌入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良莠不齐的互联网公司纷纷上市。
但是泡沫在2000年破灭了,大量的新兴互联网公司关门倒闭。超速发展带来不理性的炒作之后,被迅速推高的泡沫也将被迅速戳破,有些公司几个月内丢掉99%的市值,大量公司濒临破产,新创业公司拉不到融资,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成为明日黄花。
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大概只有50%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存活下来。而存活下来的公司也证明了他们的价值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有Google、亚马逊,都成了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巨头。
这场被戳破的泡沫并没有阻挡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绝望后的互联网行业总结了教训:
决定一家公司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优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其抵御危机的绝对筹码。只有一个好的创意确实有可能拿到大笔融资,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公司做大也只是一场泡沫,危机来临之时也会迅速坍塌。
所以泡沫之后又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比如Facebook。
了解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后,姜均相就挑选了Google、亚马逊、Facebook这三家比较典型的企业参观。除此之外,他还计划参观惠普、戴尔、苹果、微软等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软硬件公司。
其实姜均相如果只是想了解这些企业,他可以很轻易的得到这些企业的详细信息,但是他还是坚持亲自来参观,因为他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了解互联网行业。
他自己本人从小就接触情报分析,他太清楚那些拿到的信息都是别人分析总结后的结果,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思想的报告。没有比亲身体验更好的学习方式了。
姜均相就这样带着Jessica和Krystal两个小尾巴在加州各个互联网公司参观学习,当然两个女孩只是因为好奇心而跟着看看,学习的只有姜均相。
因为有CIA副局长拜托的原因,这些公司都很给姜均相面子,公司高层亲自为姜均相作陪讲解。这也使得姜均相能非常快的接触到了互联网这个行业的一些主流趋势。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模型和运行方式,但是终归都回到两个关键点上:如何吸引用户和怎么将这些用户转化成利润。
Google是通过免费的搜索、地图、视频(YouTube)、邮箱等跟用户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免费服务来吸引大量用户,然后通过用户点击的广告来盈利。
Facebook是利用人们对社交的需求,通过用户提供的基本信息、分享的图片等,将有共同经历、爱好的人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免费的社交网络来满足人们的社交欲望。Facebook将这些用户的信息根据算法分析后,得到他们的需求然后定向投放广告来盈利。
亚马逊就直接的多,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易平台,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大量的在线交易和商家服务来获取利润。
这里面让姜均相比较感兴趣的是Facebook,这家公司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拿用户隐私去赚钱,现在他们用用户隐私定向投放商品广告,那会不会有一天他们拿这些去干点比较敏感的事?比如政治?
而这些貌似跟自己的目的不谋而合……
之后走访那些软硬件公司,姜均相也发现了一个趋势:互联网正在从电脑终端走向手机移动终端。
智能手机出现后,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音乐、阅读、游戏这些以前只能在电脑上的内容逐渐的集成到了智能手机上。目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智能手机品牌是芬兰的诺基亚和加拿大的黑莓,但是姜均相发现Google、Apple都在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而且去年苹果就已经发布了搭载他们的手机操作系统iPhone OS的智能手机,Google也将在今年10月发布搭载他们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的智能手机。
更有意思的是,据姜均相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美国看芬兰的诺基亚这些年在手机市场获得的巨额利润非常眼红,早就开始布局打压他们,甚至正在悄悄运作把自己人送进诺基亚董事会。
当然这些都与姜均相无关,他只是从这些别人不会知道的信息里得出了自己的分析结果:互联网发展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他需要提前做准备,利用自己比别人快一步的优势,尽快发展壮大自己。
姜均相在加州呆了一个多月,远远超过了来时的预期。而Jessica和Krystal只是开始跟着他转悠了几家比较著名的公司,就不再好奇了。姜均相也就没再让她们一起,毕竟人家姐妹俩来美国是看望自己的阿爸的,不是陪姜均相参观学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