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仁德之名!(1/2)
武安君,白起!
后人称之为人屠。
从军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
长平之战,击杀赵国大将赵括,大破赵军,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余万,无数赵国子女失去父亲和丈夫儿子。
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军队。
这种狠人,竟然归于他的麾下。
真不错!
如果说之前的三千铁鹰锐士,能以一当十,可敌三万精锐。
有白起统御的铁鹰锐士,战力至少可以翻倍。
少说可以匹敌五万精锐。
小小一个涿县,有这三千锐士,堪称固若金汤。
毕竟,就算黄巾之乱爆发。
张角那个反贼头子总不可能失了智,派个十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小的涿县。
不过,这些战甲和战马,好像有点太过显眼了。
刘弘看着浑身黑甲的铁鹰锐士。
汉朝尚武,私藏利器稀松平常,但是弩箭和铠甲就算是边疆大将也不能私藏。
周亚夫就是因为藏了十几套铠甲,就被认为是造反,祸及全家。
一个边关将军私藏铠甲都是死罪,更何况是他这个小小的县令。
而且,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些铁鹰锐士身上的铠甲不是凡品。
能从数十万秦军之中,千里挑一挑选出来的铁鹰锐士。
这种精锐强军,身上的盔甲和武器怎么可能是破烂货。
秦国国君,为了一雪魏武卒之耻。
所有铁鹰锐士身上的铠甲和武器,都是集合大秦国库之力,汇聚能工巧匠打造出来的精品。
就算是某些偏将的铠甲都未必能比铁鹰锐士的铠甲更精良。
这么大的手笔,耗资之巨,也只有当时的秦国能够支撑。
“把铠甲都给脱了!”
刘弘一声令下,所有铁鹰锐士将身上的铠甲卸掉。
刘弘把这些铠甲全都收入空间之中。
在黄巾之乱爆发之前,这些锐士轻装出行就够了。
“白起这个名字,太惹人注目了,以后你就叫公孙起。”
刘弘看着卸掉了铠甲的白起。
剑眉而浓须,面目棱角分明,筋骨精壮有力。
一双平淡的眸子就像是一汪深潭,透着看透世间一切的漠然。
白起,原为楚国公族,公孙是对公族后代的称呼。
所以,称呼他为公孙起也不错。
只不过,这个名字少有人知,世人知晓且惊惧的,是秦国武安君,百战百胜的战神。
一代人屠,白起。
“谨遵公命!”
白起双手拱起,半跪而领命。
刘弘轻捋胡须,思索着怎么安排这些锐士。
三千锐士可敌数万军,留下三百守卫县衙足够了,至于剩下的两千七百锐士。
十人编为一队,打散混入涿县各地。
涿县虽然不小,但地处幽州,也不是什么物资丰饶之地。
小小一个涿县,人口两三万,除去老幼,壮年不过万余人。
突然冒出来三千青壮,不怎么好解释。
不过,以他的威望,倒也不惧这些流言风语。
这三千锐士混入涿县之中,既是护卫涿县,也是他的眼线。
涿县是他给刘备留下的基本盘,绝对不能有失。
天刚刚亮,涿县的平民推开家门外出务农。
却奇怪的发现,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些邻居。
“县令大人传令,周围临村大量灾民涌入涿县,大人出于仁道,收留了这些流民。”
“一概吃穿用度,全都由县衙支出,大家不要惊慌。”
几个负责张贴告示的县衙士兵,朗声喊道。
“县令大人仁德!”
“有明德公治理涿县,真是吾等之福啊!”
周围的平民,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这位县令上位以来,挖水渠,减赋税,甚至在灾年以私粮救济灾民。
整个大汉,有多少县令能有这种仁德之心。
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恨不得把他们当牲口一样,把他们手里的钱粮全都搜刮走。
“县内百姓反映如何?”
高坐公堂之上,刘弘处理着手里的公务,对着旁边的县丞淡淡问道。
“回县令大人,百姓反映平常,并未有太多抗拒之心。”
县丞老老实实的说道。
刘弘闻言点了点头。
他这些年为涿县做了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