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镇远桥(1/2)
老马过世后,阿干里新立了里长,牵着马顺阿干河走了有十几里才到,高门大院。
阿干里这些年发达了,大规模开采石炭,加上官道的便利,路两旁建了很多作坊商铺,虽然比不过金家崖多少年的老底子,但在兰州也是数得着的发达地区,属于新进的经济开发区。
新里长姓于,世居本地的老住户,精明能干。门口玩耍的孩子见有人来,跑去给家里人报信。
刚进院门,便听里面吵吵:今天什么日子,哪个头让门挤的货过来闲浪。一撩门帘看到是这两位,急忙跑过来握住方生的手:原来是我们的大才子来了,失礼、失礼。转头又向老金打招呼:金家姐夫也来了。来来来,屋里坐。
让到炕上,一会女人端来果盘茶水。
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于里长高兴地大喊:咱家出贵人了,赶快准备好酒好菜,晚上就住我这不回去了,今天喝他个一醉方休。
老金言说明天一大早要去拜见教谕,所以今天晚上必须赶回去,等事情办完了再来专程拜谢于里长。
于里长可惜道:也对,正事要紧,事情办完了来我家,我们好好喝一顿。
也不废话,立马准备笔墨纸砚。
于里长感慨:不容易啊,那时候社学数你小子最聪明,次次都是第一名,我想和你学呢,但是没办法,年纪太大学不进去,最主要是天生的猪脑子,根本不是那块料,为这个没少挨板子。本来以你的成绩直接能成生员,可惜啊,还没等毕业学校没了,你说操蛋不操蛋,人的命真说不清楚,现在终于熬出头了,好事情、好事情。
一一核对了籍贯、生辰、住址等信息,接着又写了曾祖、祖父母、父母的名讳,是否家室清白等内容,于里长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伯父母早逝,那后来有没有并入哪一家。
方生答:没有,一直就我们姐弟俩,没有并入哪一家。
于里长道:这本家最好写一个,你以后就是有功名的人了,依照朝廷规定家里人也能跟着沾点光。
方生道:那就写尕爷爷和二奶奶。
于里长准备下笔,又迟疑道:尊礼法应该写大爷爷或者大伯。
方生笑了一下: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于里长点点头,提笔写道:自幼父母双亡,由本宗五爷方某、二爷方某(已故)之妻方王氏、家姐金方氏(兰县南城井儿街金应龙之妻)抚养成年。
写完交给方生:照理说只能写一个,但你有这个心,咱也不能偏谁,都写上,让官府定夺。
方生赞叹道:于里长写得一手好字啊。
老金也凑过来看:确实漂亮,比你的漂亮多了。
于里长哈哈一笑:都是当年老里长铁血手腕逼出来的一点底子,论学习我远不如你,论写字我还是有些功夫的。
正在互相吹捧,又有人进来,却是方家大爷。
于里长招呼:这么巧,方族长怎么过来了,我们阿干里出贵人了。
方大爷笑道:我说怎么今天喜鹊叫的欢,结果一串门就串到大喜事了。
于里长笑道:今天串门,你可真会挑日子。
方大爷干笑了两声,凑到跟前:这是什么,我看看。
接过书函,越看脸色越阴沉:孩子,这上面恐怕写错了吧。
方生不以为然:没有啊,是不是曾祖的名讳我记错了。
方大爷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这上面应该写我和你大伯的名字,你怎么写老五,你二奶奶只是个寡妇,你姐姐已经出嫁怎么也写在上面,这不是胡来吗,还有伦理纲常礼法孝道吗。
方生也不客气:我不懂什么伦理纲常,只知道实事求是。
方大爷喝道:不懂那就重写,论嫡论长都应该写我,你看你乱七八糟写的什么东西。
于里长夺过书函,骂道:多大年纪了,为什么不写你心里没数吗,还论嫡论长,照这么论当初他们姐弟就应该你接回家抚养,你接了吗。当初不积德,这时候却来为难晚辈,要不要脸啊,实话告诉你,这么写是我的主意,公道自在人心,有本事冲我来,嫡长的架子冲我摆。
方大爷自认占理,却让对方在晚辈面前如此数落,气得浑身发抖,但他哪敢和里长吵架,自己又是个有身份要脸面的人,不好撒泼胡来,心中懊悔怎么没让老婆一起过来,让她撒泼打滚看他们怎么办,转身要走。
于里长道:回来,这上面还需要本家的证明,你既然来了,那就过来签字。
今天大月亮,路途照得明亮,路上比往常热闹了许多,人来人往,人人捧着河灯。
河灯是用小木板做底座,用麦秆围个圈,粘上用粉红绸纸剪成的花瓣,中间固定一个小蜡烛。蜡烛点燃后真的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两人没急着回家,跟着人群到了河边,人们沿河祭拜后,将河灯飘入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