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6 长短不一的两根筷子(2/3)
几个市场,和老市场呈阶梯式呈现,往往是老市场很好卖的面料,隔几天,就会在这些市场大量出现,价格和老市场差一大截,而老市场的摊位,已经停止销售这些面料,改成新面料了。
也不知道这些市场的面料,是仿款的,还是干脆,和老市场就是同一家,在那边吃到了头口水后,就马上转到这边来卸货。
搞清楚这些规律,张晨觉得,自己的希望不在柯桥,做柯桥面料的,主要是要靠销量和打时间差,这个,自己是怎么也没有办法和四季青老市场的那些摊位相比的。
张晨也去过金华,金华有一个旧面料市场,卖的都是从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走私进来的旧面料。
这里的面料,虽然五花八门、异彩缤纷,但他们甚至比蔡金祥和东新路还不如,它们只有极少部分是成卷的,大部分只有半卷,有些干脆是只有几米,拿回去打个样就没有了。
要想再要,那是门都没有,张晨只能把这个市场放弃。
张晨还去了邻省江苏盛泽和江阴的面料市场,盛泽在卖的是胚布,大多是还没有印染的,还有就是各种做衬里的涤纶布锦纶布,也就是俗称的里子布,而江阴市场,一大半的摊位都关门了,剩下的几家,都是卖牛仔布的。
摊位里的服装越堆越多,还有很多,包装好后,一捆捆都堆在工厂后道车间的台子上和台子底下,张晨都没有让老万再送,再送过去,就要把摊位挤爆了。
不能再继续生产,没奈何,张晨终于决定,让工厂停下来,给工人们放假两天,没日没夜地忙过一阵之后,终于可以休息了,工人们似乎都有些高兴,张晨看着,心里却充满了忧虑。
两天之后呢,两天之后做什么?已经生产出来的服装,就是再有一个星期,也卖不完,两天之后,是继续在库存上增加库存吗?
张晨坐在摊位里,看着四周的衣服,呆呆地想,这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里?
张晨也跑去老市场看了几次,他倒确实没有想去仿款的意思,而是,想看看他们生意这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除了摊位位置之外的原因,如果仅仅只是市场和摊位的原因,那自己就被逼上梁山了。
这服装厂,一旦开始办,就没有回头路,张晨感觉自己现在,好像不再在乎生意怎么样,更在乎的,是这工厂的生产,怎么才能正常运转,那么多工人不停下来的话,干什么?
你能够拿什么给他们做,虽然很大程度上,这两者其实是相同的,你销量越好,厂里的生产任务就越紧,生产任务越紧,工人就自然越有活干,但也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你可以让工人继续生产,但生产出来,还是堆在厂里。
那时的工人,张晨后来想起来,和过了九十年代的工人,实在是太不相同。
那时出来打工的,是不怕加班的,你加班加得越多,越忙,越累,他们反倒越高兴,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只有这样,工资才会越高。
那时的打工者,赚钱几乎是他们出来的唯一原因,你看看一个小姑娘,但她全家,可能就只有她一个人出来打工,她身上背负的压力是很大的。
家里的房子破旧了,村里已经有人,开始盖瓦房,但他们家,还住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茅草房,她是家里的老大,也是家里唯一走出大山的人,是家里全部的希望,盖新房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她的身上。
家里的日常活钱要靠她,家里的弟弟妹妹,上学的学费要靠她,甚至弟弟的彩礼钱都要靠她。
常常,加夜班的时候,张晨自己会亲自去厨房,给她们烧一锅的红烧肉或者红烧鱼,犒劳她们的时候,她们就会雀跃。
张晨做菜的手艺不错,有时间的时候,他会带着老万去菜市场,买了鱼或肉,或者螺丝之类,去食堂里,大锅煮起来给工人们加菜。
有人看到张晨和老万回来,进了厨房,“张老板去厨房了,”这个消息,很快会在车间,在工人们中间引起一阵的骚动和兴奋。
张晨喜欢看着她们津津有味地吃,看着她们的时候,他会想起自己去小昭家里的情景,这些勤劳而又节俭的女孩们,有多少就是小昭,有多少人,家里有父母,有弟弟和妹妹,就等着她们每个月的钱邮回去。
对他们来说,乡邮员走到门口,叫着:“签字,汇款单。”可能是最让他们兴奋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张晨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生产停下来,这无形当中也给了他压力,让他觉得,维持正常的生产,似乎比生意更重要。
张晨去了老市场几次,就发现了自己和他们的区别,自己的批发客户,应该说也不少,在他们那个市场,已经是最好的了,但自己的批发客户,都是附近省市过来的零售店的客户,没有打包的客户,这才是他和他们的区别。
这些打包的客户,每一个在他们当地的市场,有他们自己的零售店客户,一个打包的批发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