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秘书省(3/4)
一个大堂,比一旁的厅堂都要大得多。
薛白走到门边往里一看,只见里面摆着的恐有上百张书案,每张书案后都有人坐着,正在抄书。
“亭长六人,掌固八人,楷书手八十人!”刘太真每次见这景象都觉自豪,喃喃道:“此为大唐秘书省,抄书堂。”
这一句话之后,他闭口不言。
风吹过树梢,周围安静下来,薛白听到的是“沙沙沙”的抄书声。
毛笔在纸上写字的声音应该是很轻的,但八十楷书手同时写字,还是汇聚成了文华传承的声音。
“沙沙沙.….
薛白忽然有些庆幸,在步入仕途之后第一个听到的声音是这“仲适,你带薛郎到何处去?
离开抄书堂,往官廊那边走了一段路,前方,忽有一名紫袍老者在檐下唤了刘太真。
刘太真连忙上前执礼道:“回陈监,正要带薛郎去见老师。”
刘太真略略犹豫,只好执礼退下。
工女市辟即云儿名卯。
“老夫与薛郎是忘年交,来为他引路罢了,你自去吧。”
而此时,站在那的紫袍老者,正是当朝左相,颍川郡公,崇玄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秘书少监、秘书省图书使——陈希烈。
薛白也不诧异。
他已打听过了,如今的秘书监是唐高宗之孙、许王李素节之子李璀,李瓘这种宗室勋贵也就是虚领,拿个俸禄;陈希烈这个秘书少监才是管书籍的,算是这位左相少数权柄之一。
“见过左相。
“来,初次到秘书省,老夫带你看看。”
陈希烈抚须而笑,引着薛白往里走去,道:“秘书省清而不贵,只管书籍,却有许多进士趋之若鹜,你可知为何啊?”
“书籍乃造福万世之重事。”
“你啊,可知这秘书省出过多少名臣?”陈希烈道:“令狐德菜、魏征、虞世南、颜师古、马怀素、贺知章…….还有,张九龄便与你一样,以校书郎为起家官,官至宰执。”
说着,他轻轻拍了拍薛白的背,道:“此处一度沉沦,甚至为御史台所欺,老夫以左相领衔秘书省,便是为了重振兰台声望!你既入此门,务必奋发,往后为秘书省再添一名臣。”
“盼能不负左相厚望。”薛白随口应道。
都是权场上打滚的,很默契地没有提此前的龃龉,气氛融洽。
走进官廊中堂,秘书省的官员们已有一部分被陈希烈招来,为薛白引见。
“秘书丞,蒋公将明,字公亮。
蒋将明年逾六旬,是个大方脸,额头上满是皱纹,看起来十分亲切,气质完全是个老学究,相处起来当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秘书郎有四人,其中,萧颖士是薛白的熟人了。
之后引见的是个五旬年岁的矮小官员。
“秘书郎,晁衡,东瀛人,原名叫……阿倍仲麻吕,因慕大唐之风,不肯离去,哈哈哈。”
“薛郎大名,我久仰了。”晁衡非常热情,他官职虽高,与薛白见礼时脸上堆满了笑意,“摩诘先生也是我的好友,我常听他说起你的故事。”
薛白反应却很平淡,礼貌地应了。
他知道晁衡不是坏人,偏是对东瀛人喜欢不起来。
之后便是下发布料,以及一些琐事了,陈希烈一点也没有架子,这些都是亲自安排的。
薛白是九品官,衣料是青色的,做汗衫和裤子的则是白色布料,以及一双官靴、一根发簪、一个幌头、一块木简笏板。
“你可要知道,并非每个官员都有赐下衣料的,这是圣人对你的恩宠。”陈希烈又交代道。
薛白受领了,转向宫城方向,道:“臣谢陛下隆恩。”
陈希烈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看,一个官员要凑齐四季时服,需绢布十匹,如今一匹绢作价四百八十钱,光衣料就要五千钱了,整整五贯不止,再加上旁的行头,若无圣人恩典,一个贫寒举子如何能置办啊?
“左相所言甚是。”
“故而说,得有善心的名门大族帮扶寒门,你却带着他们闹事,岂不让人心寒?
薛白明白了,陈希烈别的手段没有,就打算这么“春风化雨”
地感化他,反正这位左相有的是闲工夫。
“敢问左相,我的俸禄有多少?”
“老夫届时会带你去领,若没记错,校书郎一月的禄米换算钱币,依今载的粮价…….该是一千八百九十七钱,你只有这一个官职?
“是,只有这一个官职。”
俸禄连两贯钱都不到,而仅为拿到这个官职就要花费数百贯,可见这大唐官场求一官职之难了。
旁人不像薛白能发明炒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