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铁岭沦陷之绝境(2/3)
/>
借道蒙古南归?现在开原西边的科尔沁和察哈尔蒙古都跟后金不对付,两方经常发生大小战事,并且如今蒙古人也算是大明的盟友,借道蒙古应该可行。但前提是一样的,马林若只率领开原的骑兵通过蒙古人的地盘回明也很容易,但携带满城百姓经察哈尔草原回明的可能性就不高了。
首先这条线路距离建奴控制的地盘并不远,很可能会被建奴追杀截击。沿途又都是强悍野蛮的蒙古大小部落,就算林丹大汗同意借道,但林丹的权威并不足以阻止沿途各蒙古部落对南迁军民的掳掠骚扰。所以即便侥幸逃过了建奴的截击追杀,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军民死在草原上?最后能回到大明的军民还剩下多少?且回明后的后果依然是弃城之罪。
马爌思来想去,不管用什么办法回明,都是个死结。弃城而逃才有机会回明,但回去了这个弃城之罪却没法交代;城陷后突围而逃,罪责是小了,但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就算侥幸突围出去一部分,恐怕也走不了多少人,所有没马骑的军民基本上都没有逃脱的可能,拖家带口的开原百姓更没有可能在城陷后还能突围南逃。
开原城内原本就有差不多七万多百姓,建奴来犯前城外的百姓又转移进城内几万,现在整个开原城内差不多十万人还要多,加上一万多守军,能有十一万多人。
任何行动只要带上这十多万百姓都别想能够行动迅速,而在任何情况下抛弃这十多万百姓都是无法开脱的重罪。这是个死结,带上百姓一起南下沈阳,不管怎么个走法,成功的希望都及其渺茫,不带百姓逃回沈阳怎么着都是重罪。想来想去,好像只剩下北方是建奴的薄弱环节。
可荒寒的北方!又有哪里可以安身立命?去了后怎么生存?难道亡命漠北不成?
北方!马爌内心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北方有何不可?以自己前世的地理知识,可是知道北方并不全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苦寒不毛只地。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很多地方土地非常肥沃丰饶,特别是西伯利亚南部的很多地方不但土地肥沃,光热条件也完全可以满足耕种粮食作物的需要。南西伯利亚可是后世俄罗斯的主要农牧业基地之一,以马爌作为后世人的观点,这些地方完全能满足汉人这个农耕民族的生存需要。”
“并且,汉人也可以移风易俗多吃肉喝奶呀,是谁规定了汉人必须以粮食为主食而不能以吃肉喝奶为主?好像汉人肉吃多了会死一样!好像汉人奶制品不能吃似的,君不见后世移居欧美的中国人后裔喜欢黄油奶酪的大有人在,也没见几个人吃了奶制品会死。”
“再者,西伯利亚南部和西部的很多地方比中国东北的冬季还要温暖,汉人完全可以适应,特别是北方汉人。”
记得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前,俄国人还只是占有了西伯利亚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地处西伯利亚东南部的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这一带还没有俄国人的踪影。
特别是后世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赤塔州——也就是外贝加尔地区这一带因为有贝加尔湖巨大水体的影响,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可以承载大量人口。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距离开原并不算很远,很容易到达。
并且当地的蒙古人也不太强大,因为实力强大的蒙古大部落多分部在蒙古高原的主体区域。分布在外贝加尔地区主要是蒙古的布里亚特人,也就是成吉思汗时期的“林中百姓”或者称为“不里牙惕”,其人口不多,发展水平也不高,并且彼此间还不团结,不会对迁移而来的开原军民造成太多威胁。
此地冬季的绝对低温并不比开原更冷,只是寒冷期要比开原长,但也足够耐寒的农作物生长一季。比如当时在辽东地区常见的耐寒春小麦、大麦、黑麦等都可以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种植。此地的降水量也远比蒙古高原主体草原区域要丰沛得多。地貌上属森林草原景观,河流众多,矿藏丰富,记得后世俄罗斯最大的银矿就在外贝加尔地区。
假如开原汉人这个相对而言的先进族群,再加上自己这个穿越者后世知识的加成,同化征服当地的诸多大小部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以此处为基地,驱逐俄国人,征服占有整个西伯利亚,然后蒙古、中亚等,既然历史上的俄国人仅凭一队队几百人的非正规军就能打得蒙古人乖乖臣服,进而鲸吞整个西伯利亚,咱们汉人为何不可?要知道此时的俄国人装备的也就是火绳枪而已,燧发铳还是没影的事儿,比明军装备的火铳并没有领先多少,俄国人领先的不过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整体的文明进步。
想到此处,马爌心潮澎湃,再也静不下心来:“是呀,多让人激动事情啊!征服北亚——也就是西伯利亚、外蒙古和中亚地区,是可以令后世的每一个中国愤青们激动嘴巴发干,菊花发紧的事儿!”
随后马爌又仔细地考虑了大量细节,又根据记忆,画了一张粗略的亚欧大陆的陆地轮廓图,特意简单注明了东北亚这块儿的各主要山脉、河流以及开原到贝加尔湖东南,也就是后世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几条可行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