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职场小说 > 重生1981从厂办开始 > 第44章 工业局会议(求收藏求追读)

第44章 工业局会议(求收藏求追读) (1/2)

2023-11-01 作者: 相声专场演出

第44章 工业局会议(求收藏求追读)(1/2)

李三彪搞清了,为什么孙厂长火气这么大,要拿自己开刀。

就是刚开的会上受了气,非常不顺利,在发泄邪火。

工业局和电子厂的几十个厂级干部,在会上足足吵了一个星期。

因为工业局和电子厂的领导们分歧太大了,根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孙厂长破口骂道:“工业局这帮人,都是钢铁厂出来的,外行管内行,逼着厂里每年上交二百万利润,每年只给厂里剩二十万!”

“最重要的是,取消了研究所的两百万拨款,让我们工厂自己养研究所!这还怎么干?”

“如果没钱,只能去银行贷款,还要还利息!”

“哼,惹急了,老子就把研究所解散了,让那些知识分子,都下车间干活吧!看我不让他们当力工!”

李三彪长叹一声,作为过来人,他比较清楚,造邱小姐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是怎么回事。

七十年代时,因为很多工厂迁到了三线地区,与大城市的研究所联络不便,

所以龙国的把大部分独立的研究所,都放进了工厂,并且制定了专门的任务,这种机制叫厂所结合。

也就是说,80年代初的研究所,除了中科院,其他部里的研究所都是隶属于工厂的。

这样一来,研究所的研究经费也是给到厂里的。

对于电子、航空、航天这些厂家来说,研究所获得的研究经费,比工厂里生产元件和飞机所获得的利润多得多!

因为钢铁项目比较容易出成绩,所以工业局的领导,偏偏都是钢铁上来的居多。

他们的经验里,不是很看重研究所和知识分子,无所谓研发不研发。

比如轧钢厂的研发,大多是工人自己想土办法,技术创新。

比如鞍钢的张明山,发明了著名的反围盘技术,实现了轧钢的半自动化。

因此,这些工业局领导的脑子里,研发就是工人老大哥利用业余时间,在车间搞搞技术革新嘛,顶多配个工程师,多几个零件的成本,花个什么钱!

这跟电子航空的研发,动辄几百个知识分子组成的项目组,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他们对电子、航空之类的一无所知,以为电子工厂的研究所就几个人。

殊不知,电子、航空之类的机构,研究机构才是主干,工厂其实更类似于扩大的实验室!

科研人员就成了厂子的负担,被厂里嫌弃,造成了工资很低,甚至向工人看齐的现象。

除了研究经费不给了,工业局还说,以后不再给拨款了。

未来设备的更新换代,全都让厂里自己想办法。

然后所有电子厂厂长的急眼了。

因为工业局其实不懂电子工业的市场,

他们竟天真地以为,芯片生产线,就跟钢铁厂投资高炉似的,投资一劳永逸,一座高炉能用50年!

而任何现在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摩尔定律!

每两年,芯片就要换代一次!

只有不断投入巨额的研发经费,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

电子产业每年更换设备的费用,是个天文数字,

工业局根本就不考虑,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和外汇!

工业局的领导,理所当然认为,电子厂花了巨额拨款建设的各种电子元件生产线,都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货!

平时多注意保养,完全能用上五十年!

李三彪听的目瞪口呆,真有些同情厂长了!

老孙这会开的,简直是啼笑皆非,鸡同鸭讲,能让人笑破肚皮。

按工业局的意见,到了2023年,还应该继续生产任天堂红白机的芯片!

毕竟,从红白机到现在为止,也才过了40年而已!

问题就在于,工业局提出的“芯片生产线要仔细保养维修,争取用上50年”的口号,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对的!

四十年前的人,一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只不过,6070年代,是把一块与衣服完全不靠色的大补丁,

公然缝在衣服外面,表明自己的身份是贫下中农!

而80年代,衣服破了一样的缝补,只不过是找一块靠色的布,把衣服翻过来,将补丁缝在里面!

谁穿的还不是有补丁的衣服?

我特么衣服都要穿三年,你的生产线两年就要一换?

别说意大利炮了,就是三八大盖,王八盒子,很多县武装部里现在还在用呢,民兵站岗执勤背的全是它,用来打猎美滋滋!

而你们电子厂,前年更换了设备,花了那么多外汇,

然后,你们竟敢说自己落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