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天子点兵(1/7)
妙计连珠为国邦,
携手大事震朝堂。
贪惰不知勤政苦,
躬亲三五心眼盲。
翌日,五更一到,天子早朝。话没腿儿跑的快,满朝文武均知传说中的靖北公主回朝且身携尚方宝剑,杀伐果断。而山呼万岁之时,见美人仗剑立于君侧,心知传言不虚,便更加小心谨慎。于是,只见满朝文武格外规矩,横竖成线。
皇帝:“众爱卿,想必均已知晓,皇妹靖北公主回朝复命,居功至伟!请即敬拜!”
满朝文武事出非常,不想皇帝竟然在朝堂之上提如此要求,这是自降身价啊!但也不敢不从,于是山呼“参见靖北公主殿下!”而皇帝接下来的话更是令人惊讶:
“众爱卿,自今以后,见靖北公主如见朕,天下任何人不得僭越!宣旨!”
百官惊讶不已,没来得及高呼“遵旨”,便见太监得令,走下台阶,展开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降奇才,国运昌隆。靖北公主、平北大元帅白灵儿,文武兼备,勇冠三军,克服北狄,平定漠北,保境安民,震古烁今,奇功亘古!特加封安平公主,拜天下兵马大元帅,赠永世免死金牌,赐永世尚方宝剑,贵体所至,代行君权。钦此!”
满朝文武大张其口,惊讶不已,这无异于宫外的皇帝啊!仅仅是不必每天去她那里早朝而已!而皇帝则不管你惊不惊讶,起身到龙案前,拜了三拜,满朝文武不敢怠慢,也跟着拜了三拜。皇帝捧起案上印盒,交给灵儿。满朝文武才知道,那里面是帅印。
灵儿跪接帅印,“谢主隆恩”已毕,皇帝坐回龙椅,没有说话,似笑非笑地看着,就那么看着,看得所有人如芒在背。然后,忽然笑道:
“满朝文武为何支支吾吾?有本便奏,有话便说。今日朕高兴,所有文臣武将,均恕无罪,可畅所欲言。”
御史谏:“圣上,今日早朝,不见京兆尹大人,京畿安危无小事,呃……”
皇帝:“再说一遍,今日任何言语无罪,但讲无妨。”
御史谏:“谢圣上!听闻京兆尹大人意图谋反,不知是真是假。”
皇帝:“是真。尚有贵妃及四大护卫一伙,安平公主已平定内宫,斩杀逆贼,戒京兆尹处理后事,辞官自裁,便免去其九族株连之妄。朕心甚慰。老爱卿,你是想说,京兆尹权倾朝野,意图谋反,乃是前车之鉴,何故又重封白灵儿。是吧?”
御史谏一时无话可说,尴尬在那里。皇帝笑道:
“朕来问你,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左右御史、殿前将军、御林军统领,等等,哪个官职比不得区区京城府尹?所谓权倾朝野,乃是诸位朝廷大员自甘人下,担忧朕偏袒外戚,畏畏缩缩不敢谏言,致使其慢慢飞扬跋扈,自以为雄。安平公主回京伊始便遭其假传圣旨,强行拉拢,并武力威逼,公主为何敢直面抗争?以命相搏?勇也!勇,自古至今,勇,从心,从戈,从力,诸位自称男子汉大丈夫,从了哪一样啊?在朕看来,勇,更像是男人戴了一顶帽子,诸位都是男人,都戴着帽子,扪心自问,勇也不勇?如今,安平公主确实权倾朝野,而朕深知,皇妹不会造反,只会为国为民。若皇妹想当皇帝,不必造反,朕让她就是。你们以为皇帝很风光吗?若是,那你们就是糊涂蛋,不如皇妹看得透彻明了。朕每日批阅奏折便需几个时辰,思量治国之道,赈济旱灾涝灾,平定匪患,外攘敌邦,国事家事,纷纷扰扰,少眠寡食,尚需每日与众卿早朝。众卿每日仅需恪尽职守便了,所需几时啊?如此,尚有朕督办之时,与尸位素餐何异?更可气的是,无事以奏折问候朕躬,若不问候,朕尚且少累一时,简直正事不足,闲事有余,糊涂混蛋!试问,御史谏,尔等于本职无功之人,该当何罪?不敢直言,何以为勇?尔等只知安平公主勇冠三军,而千里征讨,九死一生,身系百姓国运,重则在肩,有谁知晓?如此保境安民之人,不予以调兵遣将之权,如何抵御外敌?何来权倾朝野之说?有勇有谋,不顾生死,为国为民,重封有何不可?朕知你无言以对。今日,公主欲校场点兵,朕亦欲欣赏一番,众卿可随朕前往。在此之前,朕深知众卿心思,便请众卿与朕互动。朕有言在先,今日任何言语无罪。吏部。”
吏部尚书:“臣在。”
皇帝:“今日尚未处置奏折,你便代朕早朝。众卿有本,请直言,吏部尚书代朕处置。你也体验一下皇帝滋味。来人,将今日需处置之地方奏折,全部搬来朝堂。”
太监答应一声,去取奏折了。而吏部尚书就有点懵,不知道皇帝何意,昨天不是允准戴罪立功了吗?今日又是要取项上人头了?但又不敢不从,抗旨不尊一样杀头。可是,处置奏折,哪里有那个本事?华夏地大物博,林林总总,大小事情太多!正无以为计时,皇上又说话了:
“户部,你不是有事无事奏一本吗?你先来,今日今时,吏部代朕处置,朕绝无二话。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