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工业发展设想,日军援军抵达(1/2)
比如此次重修锦州城,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很多材料。
水泥、钢铁、砖石等等。
特别是水泥,需要的数量非常大。
光是从外采购并不是长久之计。
不止是锦州重修需要,未来收复的地盘对于水泥的需求量都是无法巨大的。
比如道路修建、城市发展、军用民用等等。
所以建造一个大型水泥制造厂就很有必要性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顺带建造钢铁厂、砖厂、石材厂、玻璃厂等等一系列基础的材料工厂。
这个时候红警基地就能够派上巨大的用场了。
红警基地后勤中心就可以通过资金购买1945年以前所有的工业设备。
小到螺丝钉、大到万吨模锻液压机都可以。
只要他想要建造什么工厂,直接从其中生产相对应的设备就行了。
这样也完全不用担心被西方卡脖子。
对于基地的这个功能,蒋凡是非常满意不过。
设备的问题解决,人才的问题就更简单了。
基地的工程师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工厂他都会派遣工程前往充当技术人员或者技术顾问之类的角色。
这样可以让工厂以最快的速度运转起来,并且投入使用。
“或许还要组建一支工程兵团,专门用于各种基础建设,这样工厂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建造起来。”
突然蒋凡的脑海当中冒出了一个想法。
而且这个想法绝对可行。
这个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种天灾人祸。
全国各地哪怕是富庶的地方都是有着流民。
他们也构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把他们弄进工程兵团统一管理,还能给他们吃饱饭,领一份还算过的去的工资。
这样可谓是一举多得。
蒋凡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和林师商议了一下。
他也觉得计划非常可行。
于是红警军团工程兵团司令部着手成立。
这也是未来华夏建筑集团的前身。
随后又和林师商议了一下水泥厂、砖厂、石材厂、玻璃厂、钢铁厂等建设事宜。
商议过后,蒋凡决定将锦州以西方向的后山河营村、宋家沟村、唐庄子村、马家洼子等多个村庄进行村寨合并。
划归为锦州工业区。
以后各种工厂就都建在这里,这样也方便管理。
而且这里背靠小凌河,拥有着充足的水资源,面积也足够大,距离锦州城也就五六公里,旁边还有着京奉铁路经过,交通方面。
地利位置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至于这些工厂的建设,目前全部由红警军团公共资产管理委员会投资建设。
以后轻重工业发展起来了,这些基础的工厂也可以公转私承包出去。
毕竟现在可没有人会来东北投资建厂。
一切都只能靠蒋凡自己。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那就是电力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任何问题。
基地的三级发电厂功率很高。
一座发电厂的发电功率就有100万千瓦.
百万人口的城市工业、商用用电只需要5座发电厂就可以解决了。
当然基地的建造范围是有限的。
三级之后,基地的覆盖范围是方圆200公里。
不过还有着分基地的存在。
三级基地可以建造10座分基地。
当然蒋凡可不会把宝贵的分基地用到这上面。
分基地的作用可大着呢。
正好最近小鬼子老实的很,先把基地迁过来再说。
在蒋凡忙着发展民生、迁移基地的时候。
沈阳这边也迎来了国内的第一批援军。
当前沈阳周边已经汇聚了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
分别是第6师团以及第19师团。
至于第二师团则是返回黑省、吉省一带镇压抗日武装去了。
第二师团一撤,这些大大小小的抗日武装就活跃了起来。
让关东军司令部不胜其扰,不派兵去围剿又还不行。
国内的首批援军抵达,倒是让关东军新任司令部本庄繁也松了口气。
至于菱刈隆已经被调回国扔到了预备役。
本庄繁此人正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导者。
在1931年-1932年之前担任关东军司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