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蒸汽机的想法(1/2)
“快没钱了?”遇到前来找自己的帐房时,李恪愣了一下。
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就压根没怎么理会金钱用度这一方面的事。
再一想,还真有可能开支过度了。
王府的收入只靠税收,研究火药购买材料,然后又是跑海边去长安什么的,还有府里这么多人的用度,能撑到现在已经是不错了。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知道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也是不小的开支。
以盐厂那边的规模,要想支撑一个王府的开支,却也还算勉强可行。
只不过仅凭那一斗才十来文钱的盐价,显然也不会有太多收入,指望那边实在是有点缩手缩脚。
在这个时代,李恪有的是办法弄钱,不过,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
卖体育用品。
反正身上有系统,积分又已经存了将近五万点,不如拿来换点钱。
李恪要卖的东西也就是最为普通的篮球,系统价一点积分一个,都是饱满不漏气的。
李恪直接在库房里兑了一千个,满满当当的一屋子皮球,然后吩咐帐房找人拿些出去售卖。
这种皮球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希罕的物事,无论是密封还是圆滑程度都不是这个时代可以仿造的。
李恪给的定价是一百文一个。
这个价格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哪怕是有旱情,齐州的粮食价格不过才六七文一斗,也就是相当于一文钱差不多可以买两斤米。
对比起后世的粮食价格来说,一百文钱就相当于三四百块钱了。
考虑到这个时代没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太多的小儿玩具。
后世在超市里几百块钱的玩具也经不起小孩的一顿撒姣,就连几千块钱的平板和手表都有大把家长给小孩买。
所以,李恪觉得,篮球这东西,可能穷人家的孩子买不起。
但是在富人眼中,为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看着别人家的小孩有得玩,自己家的没有总是觉得有点可怜。
至于卖贵了还是便宜了,李恪也懒得想那么多。
就当是为精神文明建设,外带提前培养华夏球类运动的习惯了,说不准传承下去了,将来华夏能成为球类运动的强国也说不定。
看着帐房抱着两个篮球,将信将疑地出门而去,李恪也没想太多。
这东西别指望第一天就能卖多少个,但是久了总会有口碑,打开市场的。
齐州在这个时候,怎么说也算是个大城市,不只是当地人,还有很多南来北往的客商。
看到这些新奇的东西肯定会有人往家里带,到时总会有人能看到市场。
这些都只是用来解决燃眉之急,李恪的目光还是在远洋上。
远洋贸易,那才真是来钱,明代那些海商,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这个时代造船的工艺已经不是太落后,在隋朝的时候,就造出了连三十米长的,有四五层甲板的大船。
到了唐,还发展出了模仿海鸟的船及发明了滚桨(轮式桨片)。
而在齐州,要找一些造船的工匠也并不难,这些人本来就是吃这行饭的,小到渔船,大到江河船只都能承建。
李恪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有个二三十米长的船,两三层甲板也就够了,体积相当于后世海上客运的快船。
但是,在动力上面,李恪还是有所要求的,因为他想要的是混合动力。
帆船的速度太慢,而且受自然天气影响大,人力划桨效率太低,而且占据太多船员位置。
蒸汽机无疑是最理想的东西,这也是吴王府新的科研方向。
李恪的体育系统里倒是能兑出些摩托车,自行车之类用于比赛的物品,但是这些东西对研发蒸汽机并无太大帮助。
这个时代铸铁技术已经发展得极为普遍,民间亦早已有了许多铁制品,李恪首先交给高勇的任务就是铸一个铁锅。
李恪自然不会去市场上买铁来给他铸造,系统里一点积分一个的,除了篮球,还有铁饼和铅球。
李恪给到高勇的就是一个7.26公斤重的铅球。
系统里的铅球有好几种,有实心铁,铜,还有外壳是灰铸铁,内芯是凝固的熔铅。
铜还是不太合适做炒锅,有了炒锅,菜的做法就可以多样化了。
最终的目的还是让高勇学会铸造,造出了铁锅,再造锅炉想必会好些。
这也是矮子里面拨将军的办法,工部把大部分的匠人都给包罗进去了,王府里能有几个铁匠算不错了。
只不过,李恪颇为苦恼的是,蒸汽机的原理图都画了出来了。
甚至还带着高勇,黄文杰他们去看了几遍煮开的茶壶嘴里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