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五个火枪手(1/2)
石落村的沙滩边上用木头搭起了简易的码头。
码头的边上盖起了一排小棚,棚外是一排排木架子。
这里就是杨老大与李恪的联合渔业公司的分拣场和晒鱼场;
由于捕捞器具及技术的欠缺,使得这片海域海产异常的丰富;
新建出的渔船几乎一个小时就能停靠一次码头,渔民们便提着装鱼的筐到船上,把捕获的鱼抬下来。
抬下来的鱼放到分拣的台子上,鱼类还要宰杀,腌好盐或晒或熏,虾类直接晾晒,蟹类不能保存,只能直接砸碎了喂鸡鸭....
至于海带紫菜这类海生藻类,直接晾晒,也可运出去卖...
见识过后世综合渔业产业链的李恪,自然不会让渔业公司只停留于打渔,晒鱼干这种低产值的产业。
当然,现有的条件还不足以对海产品进行深加工,有时候李恪看着都觉得浪费;
李恪打算在这里发展旅游业,用游客的吃喝带动经济的发展;
吃新鲜的海鲜,坐船出海,看海上日出这些项目,哪怕是在信息发达的后世也绝对是个噱头;
若是引得一些文人过来写几篇文章或者诗词,肯定是个好广告;
简单的商业模式已经建立了起来,石落村的人口并不足以满足盐厂和渔业公司的生产;
渔船打渔的效率实在是高得出奇,杀鱼晒鱼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
杨老大到邻近村落里雇了十几个工人,其实还是有不小缺口,故而老人小孩基本上一有时间就都到渔业公司里帮忙....
有些人因为回家路途有些远,便在石落村的空地里搭了棚子住了下来,算是流动人口....
有利益就有买卖,以往石落村地处偏远,交通又不便,再加上产出极少,并没受到什么关注。
然而,有了两艘渔船后(在杨老大的要求下,李恪的那艘船偶尔也客串一下渔船),水产品的产出便形成了规模。
一开始杨老大每天一大早都会让人赶着马车,拖着这些干货去集市及一些乡镇兜售,也开始有客商上门求购;
后来,他索性就在邻近的集市里租下了铺面,请了掌柜,专门卖海产品,隔段时间派人去送货就行,倒也方便许多;
用上了李恪发明的土法供氧后(拿个木桶挂起来,往养殖池里滴水供氧),海产品店里不时也能卖上些新鲜的鱼虾;
这个年代,食材并不多,不是太贵的海鲜能丰富百姓的餐桌,反响很是不错,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就连之前只能喂鸡鸭的螃蟹也大受欢迎。
为此,杨老大特别指定了一匹马,马经过特别改装,专门用来运送生鲜海产品,也算是生鲜运输业的匹祖。
毕竟鲜活的鱼虾更加鲜美,更受百姓的欢迎,一般百姓舍不得吃,但是地主富户这些还是不时会买些来尝尝鲜。
————————,
杨老大把渔业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准备大张旗鼓,到处去开海产品联锁店;
渔船这个时候反而不是最急需的东西,甚至产能还需要进一步消化,至少水产品处理那里的人力缺口一时半会填不上去;
而到处开联锁店,又诞生出许多运输,店员之类的人力缺口....
这些东西都需要杨老大一一张罗,而且一旦捕捞的渔获不够,李恪还可以教他们夜渔,把渔船充分地利用起来...
与此同时,李恪也没有闲着,他在训练亲兵,具体来说,就是步枪手;
给杨老大造的渔船李恪还是留了一手,最高速度只能达到他的游船的三分之二;
然而,光有速度没有用,只能用于逃跑,遇敌还是要对阵。
王府的侍卫中,有会弓箭的,也有使用刀斧,但是最多的是长枪手;
李恪挑了五个比较机灵,又听话的侍卫,这些人都是被他赐了姓李的,算是亲兵;
李恪也不明白,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到底怎么想的,被人改了自己的姓还那么高兴,反正他照着套路来;
交待了保密条款后,李恪专门把他们带到石落村另一侧的山头。
当看到李恪拿出那有点像烧火棍的比赛用步枪,五个侍卫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一个个一脸迷茫....
不过,当看到李恪连开了三枪,终于打中,并打爆了一个在五六十米外的椰子后,他们纷纷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然后,一个个跪倒在地上向李恪效忠....
机灵人就是有机灵人的好处,那就是识时务。
这么大威力的武器都拿出来了,再不赶紧效忠,分分钟会被灭口,王爷要杀个把侍卫简直就像捏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五支步枪,是李恪可以拿出的最大数量,而这些人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