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师徒三人(1/2)
民国元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坐在街边晒太阳的师徒三人无精打采,面黄肌瘦,不算暖和的阳光照在三人脸上,像是给他们薄薄的镀了一层金。
三人中间的童安穿着一件几乎全是大小不一的补丁粗布衣裳,乱蓬蓬的头发,显得更加萎靡不振。
此时童安看到右边有一个破碗慢慢的朝自己面前挪过来,随后自己又不动声色的把破碗往自己的左手边挪过去。
在左手边的是‘假和尚’师弟王海,有一颗青涩的光头。
长的人高马大,模样俊俏,就是人有点儿愚钝,师傅说这叫大智若愚,就给他取了个禅号「悟了」。
不过说起来师弟的长辈缘一直都很好,师傅也希望他大彻大悟,早日修成正果,带上我们过好日子。
小时候的童安觉得师傅真的是学识渊博,明明自己是个道士,还知道怎么给和尚取名。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极好,都是师傅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两人养大。
坐在右边的自然就是童安和王海的师傅,有一颗油亮的光头。
道号清宵子,俗名刘四娃也叫刘老四,是个道士,听清宵子说自己还有三个哥哥,年轻的时候为了奔波生计,各自远走他乡,后来都断了联系。
至于为什么也是个光头,据清宵子自己说,年轻的时候上山当过土匪,把头发剃光看着凶狠,没人敢惹,而且不会长虱子。
曾经问师傅清宵子,怎么从土匪变成的道士的,清宵子给童安说江湖上有四种人不好惹,分别是道士、和尚、女人和小孩。
听闻此言童安不太懂,但深以为然,又跟师傅学到奇怪的知识了,以后走江湖,可太有用了!
清宵子……不,刘老四还在做土匪的时候,曾在路边捡到半本南华经,和一件破道袍,琢磨着待到山上没饭吃,揭不开锅的时候,就下山去做道士。
这两师兄弟自然也是刘老四没做土匪之后才收下的,下山后刘老四这才给自己取了个道号清宵子。
清宵子下山时捡到的第一个孩子便是童安,当时还尚处襁褓之中,一块破毯子胡乱裹着,就这样扔在路边,嗷嗷大哭。
若是没人管,迟早会饿死在路边,或被什么畜生吃掉,也是极有可能的。
只是自己都吃不饱,拿什么救孩子啊?
清宵子内心也挣扎过,想去把孩子抱起来,又犹豫不决,长长叹口气,闷着头继续赶路。
虽然当过土匪,但清宵子并非真的是恶人,而且那个年头能打劫谁啊?谁都吃不饱……
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可是谁曾想当土匪好些年,也没好好填饱过几次。
低着头朝前走了两三百米,隐约还能听到那揪人心弦的哭声,不知是不忍心,还是被那哭声闹得心烦,抬手给了自己一嘴巴子。
清宵子便转头走回去,抱起孩子,搂在怀里一边哄着孩子,一边赶路。
言归正传。
“咕…咕咕噜”一阵响声传来。
王海用手捂了一下肚子,有气无力的说道:“师兄,你肚子叫了,还有我可不是要饭的!”
“是师傅的肚子叫,你别说话了,省点力气。”童安用着只有蚊子大小的声音回复着。
清宵子长叹一声:“诶……”
接着又是两声长叹“诶……”
都知道饿的时候是提不起精神和力气的,想睡又睡不着,非常折磨人。
三人默默的蹲坐在路边,没过一会,从街头走来一位穿着棉布衣的胖妇人,估摸有四十来岁,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锦衣绸缎及笄之年的小姑娘。
眼尖,人老成精的清宵子,捅了一下旁边的童安:“龟儿子,来活路咯,搞聪明点。”
没几步路功夫,胖妇人就走到路口中央,叉着腰大声喊道:“今儿个是我杨府老夫人的八十大寿,招点手脚利索的去杨府打杂。”
胖妇人说完,周边没事一起晒太阳的闲汉子都纷纷站起来,表示自己想去,引的一阵杂乱。
听到胖妇人这么说,童安挤进人群的大声道:“大姐!大姐!我师傅云游此地,瞧见天赐黄气于津门城中,您猜怎么着?”
“哦?那是什么东西?”这声音胖妇人身后小姑娘传出来的,看的出来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里充满着好奇。
童安瞧见搭茬的是小姑娘,就拱拱手道:“回小姐的话,这天黄贵气可是人间少见的祥瑞,刚才隔的远没看到小姐,这走近了一瞧,小姐眉目间贵气逼人,想必小姐家中长辈定是福寿延绵,河山同寿!”
胖妇人白了童安一眼,看着他如同鸡窝般的头发,不耐烦的说道:“少给老娘抖那跑江湖的嘴皮子。”
这时挤不进人群的清宵子大声喝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位女居士,贫道乃齐元山玉枢宫道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