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池莉《大树小虫》(1/2)
这本书,一如既往地让我惊喜。
从定书名开始,精心挑选了一段爱因斯坦与他儿子的一段对话内容。短短四个字,奠定了这个故事的总基调,也让读者不禁感受到作者池莉的心思。在她创作生涯的后期,她一改往日的主打短篇为主的擅长做法,将从一种俯视芸芸众生、纵观历史长河的角度来铺开一段辐射两个家族三代人的长卷。果不其然,在这样一番十年磨一剑的精心打造下,这部作品于2023年5月18日入选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为她在小说创作生涯中再次刷新了新的高度。
要从文学专业上对本书作出评价,我比较认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桂荣的评价,摘抄如下“章节上的前后不对称、不平衡,结构上的曲里拐弯、盘根错节,使这部小说叙事上充满了形式感,体现出苦心经营的文体创新意识;语言上在好看耐读的基础上,强化了时尚性、即视感的一面;人性表达上则有着池莉小说一以贯之的俗、准、狠的特征。池莉小说有着鲜明的大众化倾向,其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决定了受众群之广,《大树小虫》也不例外,是一部直面人性百态的匠心与慧心之作。”短短几行字,从创作形式到叙事方式,从文字表达到语言张力,从人性诠释到作家特点,孙教授一语道破这本书的独特,不再赘述。
整本书仅分成两章,在第一章里,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把男女主角所在的两大家族的主要人物分成八个小节分别叙述,以十个人物(包括30后、50后和80后)小传的形式记录了他们交错的人生历程和各自的心灵轨迹,承载了武汉城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15年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时代气息浓郁,人物跃然纸上。第二章,则以较小篇幅,讲述了男女主角2015年实施造人计划的始末,这也是故事的主线。男主角叫钟鑫涛,出生于富商家庭,父母竭尽全力为其打造优裕的成长环境,终将其培养成为名校高才生,希望其继承家业;女主角叫俞思语,出生于高干家庭,从小被爷爷奶奶众星捧月般呵护成长,性格天真单纯,不谙世事。两个人在一场看似门当户对、一见钟情的自由恋爱中结合,延展出两个家族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运。简言之,这个故事就是通过一个“富二代”与一个“官二代”的联姻以及生二胎的故事,将家族叙事引入到武汉城市生活中的社会缩影和人物写照。
故事中的人物从一见钟情的爱情开始,但婚姻过后,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的琐碎,而夫妻不过是但求合作愉快的搭档,这也映照出中国大部分婚姻的现实。作者对爱情不抱幻想,看得很透彻,文笔描述客观冷静,特别是对一些社会现状,一针见血地穿透本质,一语道破天机,很多金句让人拍案叫绝。
麻露云对本书的叙事伦理分析也很值得思考。归纳起来,体现在三个角度。
第一,突出的故事主题“被设计的人生”。作家在选题之初,通过爱情、婚姻、性与生育的窗口投射人生思考,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存在,才更容易让人洞见和感受人性的复杂。故事在顺叙过程中加入其他叙述形式,比如在钟永胜的人生时间中补叙他父母的人生经历,父亲的辉煌深深影响着儿子钟永胜和孙子钟鑫涛的成长,母亲被弱化,女性的影响成为符号化的存在。又比如插叙钟永胜年轻时与苏佩玲的情缘,从而让钟家在生育上的性别情结和钟永胜渴望女性崇拜的心理渴求得到解释。还比如对俞家忌讳话题彭厨子人生道德故事的追叙,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在俞爷爷和俞奶奶的回忆展开中反复出现。故事真正的主线是男女主角2015年的造人计划始末,但在章节设置上对每个人物从出生到2015年开始前的过往时间里发生的各种支线故事进行大篇幅的叙述。小说的故事时间在三代人中跨越,但叙事时间只有2015年这一年,远短于故事时间,在正叙的当下加入补叙和追叙进行回忆,过去的时间线穿插在钟俞两家当下的时间中,构成明显的结构不对称性,让叙事时间的频率和叙事密度流动变化,时间与个体的命运和伦理秩序相互交融,打造“弯曲”的时间中的“设计人生”。
第二,永恒的话题爱情。爱情是人伦关系中最富有情感张力和言说价值的伦理关系,爱情伦理叙事最能体现创作主体的叙事伦理诉求。男女因爱情而结合,一旦成为夫妻,两性关系不仅关涉爱情,还与责任、忠诚等伦理关系相互交织。夫妻关系是人伦关系的基础。主线俞思语、钟鑫涛的相遇始于湖边的“一见倾心”然后相知相爱。但他们的顺利结合背后隐藏着钟、俞两代人的精心设计。俞奶奶和高红两位长辈先见面,各自满意对方的家庭条件后,为两个年轻人安排了这场“巧遇”。但他们只是将俞思语、钟鑫涛投入这场精心设计的婚恋之中,却没有告诉他们之后该如何。在这场精心安排的偶遇中为双方所俘获的魅力,却在婚后成为各自矛盾的隐线,让钟鑫涛动心的俞思语的长发会在睡觉时割破他的嘴唇,让他苦不堪言。钟鑫涛的高大伟岸原来只是虚设,在高利贷砍门时,把老婆推出去,自己却躲起来。进入“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双方却在不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