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关大楼建成百年记(2/5)
的房产连在一起,对三方都有利。至于面积大小差异,则通过双方认可的差价进行补偿。但推算下来,置换结果是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取得的利益最大,地基面积由原先的110.77平方米,置换成239.33平方米。而招商局轮船公司方面,虽汉口分局表示同意协商但无权作出决定,必须请示上海总局,但上海总局却表示强烈反对,究其缘由是为了于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在其他地方(如广州)的房产形成制衡局面。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一致,加上地基、码头、面积差价等问题复杂多边,房产置换方案就一拖再拖,直到1920年时机成熟,三方才正式达成协议,江汉关大楼方才迎来兴建之机。
三、一朝建成惊天下
(一)最著名的设计
早在1906年,收到克勒斯信函提出兴建江汉关大楼时,赫德对大楼的设想是修建一座三层楼高的大厦,既可以适应业务日益发展的需要,又能为日后更加壮大提供足够的办公场所。他还特地指定总税务司署建筑工程师阿诺德设计了大楼平面图,阿诺德后来因病未能如愿完成。赫德又采取奖励方式招标设计,择优选用,最后由上海著名的斯蒂华达生-斯贝司建筑工程公司中标,该大楼的设计师由建筑工程师辛甫生担任。不愧是名师,辛甫生对大楼的整套设计图纸,很顺利地通过了总税务司署工程部门的审核,并投入实施。
图2江汉关大楼建筑设计图纸(整体)
(二)最上乘的施工
1920年底,江汉关大楼设计图纸以及筹建各项准备工作就绪。1921年1月29日,江汉关署由原址再次迁至沿江大道青岛路口汇丰银行二楼临时办公,税务司办公地点则迁至鄱阳街合作路口的一座花园洋房内。同年7月24日,正式开始撤除英工部局及巡捕房等房屋,而英工部局则迁至鄱阳街文华村,巡捕房迁至南京路。
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恰逢江汉关成立六十周年。奠基典礼由时任总税务司安格联主持,江汉关监督陈介、江汉关税务司梅乐和与中外人士参加,还邀请到HUB省督军萧耀南、美国海军上将菲利普,以及各国领事团体、各银行、中外商行、市政当局、汉口商会会长汪泽湘,外商商会会长马克等。
奠基典礼大会上首先由陈介致开幕词,继由梅乐和代表江汉关发言,接着安格联讲话,随后中外来宾代表分别交流。全部发言完毕后,随即进行奠基仪式。梅乐和邀请安格联夫人将一个装有本地报纸、硬币的小匣子放在江汉关大门左侧一处地面上的空穴内。守在一旁的工人后将一块刻着中英文文字的奠基石放在这个空穴之上。这时,鞭炮声响起,安格联宣布奠基仪式礼成。
实际上,1922年5月5日,填土奠基工程就已经启动。负责该项工程的刘歆记填土公司一开始就遇上了麻烦,江汉关大楼所在地基的土质软硬尤为不均,特别是江边扩填部分,均为泥沙淤积而成,给工程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此,该公司突发奇想,为了克服这道难题,竟在姑嫂树到江边沿途铺设了一条轻便铁路,用法国购回的两辆小火车拖着运土用的翻斗车,通过这条轻便铁路把土方运到工地。地基填土完工后,该公司又将数百余根二三十公尺长的木桩打入岩层,用混凝土及数吨重的大麻石奠基。工程浩大的填土奠基工程完毕,已入1923年1月。魏清记营造厂开始进场,接续担起承建大楼的工程,汉口英商景明洋行承担了工程监造与承办工程事务的责任。有了充分的设计图以及成套的施工图,盖楼这件事就显得容易多了。魏清记营造厂用了短短1年时间,江汉关大楼新楼拔地而起,如期竣工。
大楼整体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109平方米,主体楼高40.6米,钟楼高达83.8米。整个建筑线条刚劲、棱角分明,主体建筑为正方形四层楼,正面与侧面立有科林斯式柱廊8跟,每根高约10米,直径1.5米,柱头由忍冬草团组成,宛如一个花篮。门前台阶高筑,自下而上多达23级,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如墙壁、顶盘、梁柱均采用湖南花岗石(麻石)砌成,并刻有花纹线条,坚固壮观。大楼底层庄重厚实,中上层高耸典雅,极富艺术气息。
大楼主楼共分四层,一楼设有休息室、报关单箱房、实验室、仓库、贮藏室等。二楼设有大办公室,位于中央,而东侧分别与副税务司或帮办办公室相连,西侧与验估、征税、正副监察长办公室相连。三楼为税务司办公室,两侧与秘书、巡江事务、会计、统计、档案及接待等办公室相连,四楼均作税务司住所之用。主楼后院还设有汽车停放间及水手工作间,可以从院内东侧出入通往江边的江汉关趸船码头。
(三)最考究的装饰
除了大楼外部的高雅庄重,大楼内部的装饰装潢也极具时代气息。办公室、会议室、卧室等,均采用了色彩凝重的柚木门和英国制造的柳桉木地板,楼窗以钢架镶嵌大型透光玻璃构成。水、电、气、卫装置,也均是全进口产品,如灯具、吊扇、开关、电线,是来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