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宁国府城(1/2)
“季兄说的是葡萄牙人吧,这个我当然知道,不仅如此,什么西班牙,荷兰,英吉利,法兰西,意大利,比利时,德意志等等,这些夷人我都见过......”刘宇一顿忽悠。
季澎听的一愣一愣的,关于夷人的事情他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见刘宇侃侃而谈,当即也就相信了。
实际上,此时的南洋除了荷兰人,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外,根本就没有其它国家的人常驻,现在的南洋基本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与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包括日后的‘日不落帝国’直到今年的七月份都还没能跟大明帝国通商。
有趣的是,就在一个月以后,也就是今年(1636年)的八月份,由6艘武装商船组成的英国舰队将会与大明帝国在虎门亚娘鞋岛(今威远岛)开战,战争将会以明军击溃英国商船,英国赔款22000西班牙里尔和2小箱日本银币,并派遣两名两名商人去往广州商谈通商告一段落。
(关于这段历史,各方众说纷纭,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查阅一下,这里毕竟是小说,不是正史。)
马车摇摇晃晃的顺着官道来到了宁国府治宣州城前。
宁国府属南直隶,朱元璋建立大明改路为府,宁国府北近大明留都应天府,太平府,西靠池州府,南承徽州府,东接广德府与浙江,下辖六县,分别是:宣城县(为首县,大致区域在今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县(今宣城市宁国市)、泾县以及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除汤口镇以外的区域)、郎溪县、旌德县、南陵县范围。
宁国府治,也就是宣城的城墙东起东头湾,沿东门大河,经小东门至鳌峰龙首塔;在折转向南至锦城路,在沿西门转向北门槐树巷,城墙总长九里十二步,高约二丈五尺,厚达三丈,其早年间城墙是以夯土加固的版筑方式建造的城墙,直到明朝砖城建构技术成熟且普及到全国,宣州府城才包上砖块。
因宁国府属南直隶,又在内陆且不靠长江,基本没有战事,自古以来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且皖南多山,所以城墙并不高大,不过这并不代表城市的防御力不高,宁国府位于长江南岸的丘陵地带,由于是利用包夹山谷的丘陵山脚地形,因此城市的轮廓极为不规则,虽然城池不高,且只是外包砖石,但此城以善用丘陵斜面,使得城池防御力相当强,整个城池长九里十二步,城垛多达三千零四十个,城市的边角立有角楼,突出的马面以及瓮城更增加了城市被攻陷的难度。
整个宣州城城区街道共有大小街巷共79条,宁国府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编户共计: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户,有口共计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人。
从军事上,宁国府属于徽宁兵备道,除此之外还有隶属于右军都督府设立的宣州卫在此,宣州卫共下辖五个千户所。
马车上,刘宇掀开窗帘,看了眼高大的城门。
宣州城共有五座城门,分别是东门阳德门,因为东方最先迎来日照,所以阳德命名东门,其意为,接受阳光普照,阳德一词取自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余下的四门,分别是北门拱极门,南门熏化门,西门宝城门,小东门泰和门五门皆有重关。
阳德门下,歪七竖八的站着几名衙役,正在盘查着来往的百姓,一是为了检查路引,二嘛则是看看有没有机会趁机勒索。
在非战时平常城门站岗收钱一类的活都是由三班完成,所谓三班就是“皂班、快班、壮班”,这皂班就是内勤打杂的,快班则是捕快,壮班就是平时城墙城门还有衙门口站岗的,一个县城的壮班根据县的大小有从几个到几十个人都有,府城可能会多一些。
之所以站岗不用兵是因为兵一般都在城外,因为各地卫所有自己单独的土地,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比如说有敌人兵临城下,府县的官员一般是不愿意放兵进城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匪过如梳,兵过如蓖’,特别是到了一个朝代的晚期,士兵的军纪败坏之严重,你让他上阵杀敌他不一定行,可让他们骚扰百姓那是一个比一个能耐。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就比如九边那种军镇城市,基本上一座城内都是军户。
临近城门季澎告罪一声,就独自下了马车,吩咐车夫将马车停在官道旁稍候,自己则径直走向城门口。
那城门口的班壮似乎与季澎很熟悉,只见几人笑谈了几句,季澎便转过身朝着马车这边招了招手,一众人马便大摇大摆的走入了宣州府城。
做为现代人的刘宇抬头又看着城门上“宣州”两个威风凌凌楷书,心里不由暗叹:“这古代的一个府城,竟然都如此坚固,那身为首都的南北京城还得了?要打下这样的城市来,得死多少人?”
“刘公子,此门乃是宣州城最东边的门,名为阳德门,过了这阳德门后就是城内著名的九街十八巷之一,阳德街,此街多是茶行。”季澎钻进马车,指着窗帘外的城门,细细介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