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严惩黄明(2/3)
沙的陈谷。可臣的父亲敢怒不敢言,只能更努力地去求那些乡绅出粮出力,祈求让平阳度过这场灾难。
臣的父亲、兄长、叔伯几乎都死在了那次赈灾,父亲被洪水卷走,兄长为救一个孩子被淹死,而我的叔叔,活活累死在了前线。
平阳林氏几乎是绝了户,臣在父亲的朋友们的接济下得以继续读书,后参加科举来京。可平阳只是一个小小的县,臣也只是苍生万姓中的一个小小缩影,臣根本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的人遭遇过和臣相同的事。
臣没有一日忘记过那场灾难,更没有一日忘记过那些牺牲的人。臣这几年一直在搜集证据,臣想知道究竟是谁把这些人命当作草芥,又是谁害得那么多地方都变成了无人乡。”
林修有些哽咽,“六年,臣足足用了六年,终于查到了罪魁祸首。”
他看着黄明的背影,大喝一声:“黄明!这六年,你可心安啊?”
黄明的神色却没怎么变,他转过身,依旧是高高在上的样子:“林御史的故事很好,可是这一切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赈灾也好,灾后重建也罢,那都是工部的事情了。”
“黄尚书此言差矣。”沈赢朝着他拱手:“六部哪有什么真正的你我之分,钱自户部拨出去,工部能拿到几成就是个问题。黄尚书的习惯,我们这些常打交道的人是知道的。
我先前在礼部做侍郎的时候,每次去找您拨钱,都要先由您核对一遍款项,您把总额压到最低之后还得克扣三成,剩下的才是我们能拿到的。有时没钱还得去找您借,每一两您要一钱的利息,去年一年,礼部的库房几乎是什么也没剩。”
“不仅如此。”工部没有尚书,但工部侍郎也忍不住开口了,“看来黄大人实在通透,对不同人还有不同的应对之策。礼部就放高利贷,工部就推荐些便宜的油料,节省成本开支。若不是黄大人如此费心思,江南一带也不会几场暴雨就塌那么多桥。”
工部侍郎说完这些松了口气:“黄尚书是丞相门生,又是太子门下贵人。先前臣是敢怒不敢言,还好今日有林御史和沈大人站出来,不然下官也不敢冒犯。毕竟工部之事繁多,又无尚书主事,下官一个小小侍郎,还是明白胳膊扭不过大腿的道理的。”
听完他的话祁斯遇抬头看向了皇帝,她斟酌再三,还是没有站出来。太子已逝,又涉及皇室尊严,她不想让皇帝忧虑难堪。
皇帝却先开了口:“户部尚书黄明,官德败坏,革职,没收家产,交大理寺查办。”
说完他就站了起来,“朕累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祁斯遇一退朝就想立刻出去,可赵海在身后叫住了她:“二殿下,小郡王,陛下请您二位去濯尘殿。”
祁斯遇叹了口气,只能对着身旁的沈赢说:“沈兄,麻烦帮我和陈桥说一声,陛下留我,让他不必等了。”
“好。”
祁斯遇不大情愿地跟着蔺珏去了濯尘殿,这还是杨展一案过后她第一次来到内宫。
“叩问圣躬安。”
“朕安,你们俩都起来吧。”
祁斯遇很自觉地站在了很靠边的位置,皇帝打量她一眼说:“这些日子倒是养胖了些。”
“回陛下的话,是太常寺伙食好。”
皇帝感受得到她的生疏,但也没多说什么。“老二,黄明的事你怎么看?”
蔺珏斟酌一下说:“儿臣以为,黄大人之罪责当严惩。
工部侍郎说得没错,黄大人乃丞相门生,朝中之人或多或少受过丞相教诲,自然对他有几分畏惧或敬重。何况这户部尚书他做了快十载,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他在这朝中早已算得上是根深蒂固的老人儿了。
父皇若是能严惩黄大人,自然能为其他人提个醒。让他们明白我大缙国法就是不容奸佞,我大缙就是只有皇帝一人能够呼风唤雨。”
蔺辰峥被他这话逗得发笑,“你下去吧,这件事朕交给你协理。”
“是。”
偌大的殿内登时只剩祁斯遇和蔺辰峥两人,皇帝不开口,祁斯遇也不说话,大殿安静地很是诡异。
“你的折子朕看了。”皇帝还是先开了口,“朕还以为依你的性子今日必定要在朝堂上将这些全抖露一遍。”
祁斯遇这下没跪,头却低了些:“臣不敢,臣提前递了折子,就是因为觉得这些话不宜在朝堂说。”
皇帝脸上带着笑,话却不全是玩笑:“朕还以为你先递折子是为了做个出头鸟引出后来的事呢。”
“臣倒是找了临阳侯,但他今日没说话,臣猜测他应该也是直接向您汇报了。”
“太子的事儿……”皇帝话还没说完就叹了口气,“他倒是比朕想象中成长得快。”
“太子是国之未来,平日努力也是应……”祁斯遇说着说着就没了声,抬头才发现皇帝正盯着她看:“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