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孙承宗回京(2/2)
、尽节的忠义之士。
东暖阁,两人主次坐下,孙承宗余光看到偏殿内的几张地图,大致有两京十三省的全图,还有辽东、东南区域地图,另外几张倒是没看清,也没见那些木匠工具和木头。孙承宗心中感慨,陛下果然奋发图强了。
朱由校看着孙承宗问道:“阁老,辽东如何?坐着说,不要拘礼。”
孙承宗缓了缓说道:“陛下,辽东目前还算稳定。不过请恕臣直言,我朝在辽东历萨尔浒、辽沈、广宁之战,不仅丢失大片国土,也致使士气低迷,辽东诸军战斗力不高,臣实在担心建奴下一次行动。”
朱由校也知道孙承宗这三年能稳住辽东,并且把前线推到锦州一带已是不易,当然,建奴忙着稳定和构建得到的土地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看到有些不自信的孙承宗,朱由校打气道:“熊爱卿去的时候想必阁老已经看过一些措施,这些措施起码会在一两年内稳住辽东。”
孙承宗道:“陛下圣明,臣听熊总督说,这些措施都是陛下所想,臣见过后也极为佩服。”
朱由校有些无奈,少说些恭维的话,多干些实事,这大明岂不好上几倍?当然不是说孙承宗。说道:“如今边事紧张,我撤去经略一职,夺监军指挥和建议权,给予督抚灵活指挥权,阁老可有疑义?”
朱由校就怕孙承宗不赞同,他今后是内阁首辅,若不站在自己这边,事情就大条了。
孙承宗道:“臣在辽东三年深有感触,臣支持陛下,那些担忧督抚做大之人皆是见识浅薄之人,陛下不要在意。”
朱由校放下心来,说道:“阁老可比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好多了,朕每天对这些莫名其妙的题本烦不胜烦。”
接着道:“阁老身为读书人,对东林党人怎么看?”
孙承宗心中一颤:陛下变得咄咄逼人了,说道:“陛下,臣不敢妄言,臣只是觉得东林党人多是熟读典籍之人,虽有狂言,但都为国为民,还请陛下多多宽宥。”
朱由校内心叹息一声,孙承宗毕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地方望族出身,他会站在读书人的立场说话也不奇怪。大部分东林党人与他私交不错,他也必须为东林党人说些好话。
罢了,只要孙承宗不与他对着干就好。
“阁老对西洋火炮怎么看?”
孙承宗说道:“陛下,臣在山海关见过几座西洋火炮,令人试射,威力比我大明自己研制的要高上许多,实乃兵家利器,臣请陛下下旨从沿海各省西夷处购买,并令军器局仿造,此等利器若大规模装备在九边,大明无忧矣。”
朱由校笑着摇摇头说道:“阁老也应该知道朝廷现在的财赋不足,辽东和登莱的历年欠饷、军饷都是朕从内帑东平西凑凑出来的,户部那边只给了十二万两,已经让李起元那老家伙骂娘了。”
孙承宗默然,熊廷弼和刘应坤在山海关发饷的时候他已知道这其中九成的钱都是皇帝内帑出的。
“阁老可有增加财赋的办法?”朱由校淡淡问道。
孙承宗思虑片刻后说道:“陛下,恕臣直言,如今百姓负担过重,若再加派赋税,恐激起民变。”
朱由校点点头,孙承宗还算有些为官的担当和见识。
“臣听闻陛下已下旨在陕西清丈田亩,试行新的赋税,臣以为是国之良策,若两京十三省全面推行新的税法,国库无忧矣。”
朱由校摆摆手说道:“新的东西还是先试试的好,一下子全国推行恐怕多生事端,阁老莫忘了遣送王安石的变法,一开始轰轰烈烈,最后黯然收场。”
孙承宗悚然一惊,道:“陛下圣明,臣惭愧。”
朱由校站起身,走到一副地图面前说道:“阁老也是地方望族,田亩不少,就不怕以后交的钱多吗?”
孙承宗已经随着朱由校起身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臣是大明的臣,是陛下的臣,只要于国有利,臣都愿遵从。”
朱由校依旧看着地图,他还是相信孙承宗的人品的,不过有部分人。。。。,朱由校淡淡说道:“若有人反抗呢?”
孙承宗心中一叹,自然明白朱由校说的是哪些人,不过这些人在大明危难之前什么都不是!孙承宗肃然道:“陛下,我等官绅世受皇恩,自该为国解忧。”
一句话说得掷地有声,朱由校笑了,起码孙承宗还没入韩爌、钱谦益那帮人跑偏,也没有那帮人那般无君无国。
留孙承宗用过晚膳,又聊些事务,临到戌时二刻,孙承宗才告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