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天灾降临围屋遭殃(1/2)
炎炎夏日的正午,蔚蓝的晴空万里无云,骄阳似火,炙烤着广袤的土地。
围屋大门口的那条狭窄的小巷子,成为了人们消暑的胜地。在两侧低矮的墙脚下,木板拼接成的长条椅随处可见,人们惬意地坐在上面,享受着清凉的微风。大门敞开,一股股凉爽的气流迎面袭来,驱散了高温,带给人们无比舒适的感受。
女性们并无午睡的传统,忙碌完家务后纷纷聚集在此地纳凉、闲谈。
一对衣衫褴褛的夫妇蹒跚而来,丈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步履疲惫地向这里走来。
永兴围一贯秉承规矩,每逢乞丐前来乞讨,总是热情招待,充足的食物、饮品随时奉上。
孙大嫂热情地邀请他们在长条椅上坐下,随后自己便匆匆回屋准备烹饪美食以供他们享用。虽然乞丐夫妇狼狈不堪,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但这正是世间大多数乞讨者的生存状态。丈夫细心地为妻子喂食,妇人勉强吃了一些饭菜,便在地上昏厥过去。丈夫焦急地将妻子抱起,只见孕妇全身颤抖,面色苍白如纸。众人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赶紧!把她背到我家去。”孙大嫂催促那位男乞丐将孕妇背至家中,并为她找来一套合适的衣物换上。
孙大嫂触摸孕妇的额头,发现其温度极高,于是拿出毛巾浸入冷水,敷在孕妇的额头上。
孙大嫂让男乞丐将孕妇抱到床上,盖上一床厚重的被子。不久之后,孕妇苏醒过来,紧紧地抓住丈夫的手,不停地喊道:“我好冷,好冷,好冷……”
“真是太可怜了!”
“难道是要分娩了吗?”
“分娩?不太可能吧。应该是生病了。”外面的人们议论纷纷。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飞奔至南坑圩,请诊所的刘泰元大伯回来为孕妇诊治。
刘泰元是刘鹏波的第四代中医传人,医术精湛,声名远扬。他接到消息后立刻行动,嘱咐儿子亦喜留在药铺坐诊,自己则背上药箱,跟随侄子回家。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刘大夫一边把脉,一边追寻病情的根源,详细询问了患者最近几天的主要病症。
这对夫妇来自安徽,家中遭遇洪灾,房屋和农作物尽数被毁,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一路走来,许多乞丐突然出现高烧、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些人甚至无法坚持下去,离开了人世。
刘泰元听完叙述,结合孕妇的症状,心中已然明白孕妇患上了何种疾病。然而,他却无法直接告知这对夫妇,只能开出处方,让侄子前去抓药。
刘泰元立即召集孙景祥大哥等人,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商议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会议在密室中举行,所有在家的成年人悉数出席。
刘泰元直言不讳地说:“如今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对乞丐夫妇可能感染了传染病。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极大。他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刘泰元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立即将这对乞丐夫妇逐出家门,然后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对周边环境进行石灰处理。今日与病人或污染物有过接触的人员需进行隔离观察,并服用预防药物。这样做的风险在于:这对夫妇可能将传染病带至外界,引发大规模疫情,威胁到更多的乡亲父老。同时,这对乞丐夫妇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命。
二是将这对乞丐夫妇留在这里接受治疗,关闭围门,封锁围屋,禁止任何人员出入。这样做的风险在于: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交叉感染,一旦整个围屋爆发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孙景祥大哥强调道:“扶贫济困、救死扶伤是我们围屋精神的重要部分。我们岂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让病情肆意蔓延!”
他的观点主张采用第二套方案,事先做好自身及家族感染的最坏设想。
孙景祥身为家中长子,言辞具有极高威望且深获众人敬仰。
刘象禹起身表示:“我赞同景祥大哥的观点。我们要弘扬并传承围屋精神,决不允许给祖公蒙羞。”
紧急会议后立即展开了紧张的布置与执行。孙大嫂的住所已不再安全,便留给流浪夫妻居住,自身一家则迁入三嫂家中。
大家齐心协力进行全面打扫,不留死角,厕所与水沟均撒上石灰进行消毒。白天接触过患者的人,被隔离在各自房间内,严禁外出。紧闭围屋大门,栓上门栓,并在门外公告“围屋内有传染病,任何人不得进出”。
刘泰元将此处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书写鸡毛信上报保长,请求务必认真开展疾病预防工作。
保长收到刘泰元大夫的来信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并部署预防措施。
参会者包括各甲甲长、牌长、各族族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