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穿针引线兄弟做媒(1/2)
南坑真君庙乃刘氏殷公团队所建,主堂塑造一高大魁梧的许真君铜像。信民求神得福香火旺盛,尤其药签更是了得,如华佗显灵拯救苍生。南坑村自从修建这庙以来,香火异常旺盛,据说去庙里祈福许愿很灵验。纠缠多年的痛症也好了;头疼的老毛病也痊愈......好多人都说是许真君菩萨显灵了。
八月初一是许真君飞升成仙纪念日。那天将会是人山人海,祭拜的信民要排队进场。香客为赶早往往点松香火把半夜出门;远客索性提前一两天到来,在附近村庄亲戚朋友家居住,没有亲戚朋友的住旅店,待吉日良辰趁早去庙里烧香祈福许愿。
前来真君庙烧香跪拜的信民,不管是闲暇时间随便逛一逛,还是有所祈求,多多少少都会放一些钱到功德箱里,这也是庙堂获得收银的一种方式。有的游客资金比较充足,便会多放一些钱。长年累月积少成多,时间久了便可以赚取不少资金。有些资金宽裕的成功人士也会主动捐赠银两,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随着信民的增多香火越旺,仅有的庙堂满足不了众多香客需求。理事会动用庙堂已有资金,不足部分化缘募捐,向东扩建了一幢万寿宫宝殿。
万寿宫宝殿分正殿和厢房。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正殿分上殿和下殿。上殿绣金帷里,真君塑像端坐中央。下殿落差一米,后边是一米高的戏台。上殿和下殿交界处是三级一米余宽的台阶,上面是盖透明瓦的天窗。宝殿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大门在宝殿中央两侧,方便香客流通。
殿堂两侧是厢房。厢房宽阔,下上层都是住房。东厢房旁边是厨房和餐厅,几百号人用膳不成问题。
宝殿外边有个广场。广场四周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庙会日,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摊点小商品琳琅满目,耍猴的、演杂戏的、卖狗皮膏药的,东一堆西一蔟被人们围个水泄不通。
万寿宫宝殿只供八月初一庙会使用。庙会前天晚上把真君神像请到万寿宫神台安座,庙会日祭拜结束后把真君神像请回老庙堂宝座。
平时这里是闲置房,用于办学堂是最好的场所,都是公益事业没有人反对。
理事会请工匠日以继夜赶工时把庙堂修饰一新,派人员外出采购办学设备。刘世春则忙于招聘老师,制订教学大纲,采购教学资料。
年底已万事俱备只待翌年吉日开学。
正年十六日,新学堂开学。四面八方的学子在父母的陪同下,穿新衣戴新帽高高兴兴来新学堂报名读书。
新学堂开班三个,招生一百三十余人。聘任教师五人,职工一人。理事会和老师们共同协商,命名新学堂为“南坑初级学堂”,选举刘世春为校长。
从此,安远五保第一所集体学校诞生了。
刘世春暨是校长又是总务主任。新聘请的老师都是外地人,理事会不放心把财务权交外人管理,要刘世春暂时兼任。
刚开学需要添置的教学物资多,刘世春几乎每逢圩日都往天心跑。好在兄弟张金宝在天心经商,有个落脚点,还能帮忙采购部分文化用品、教学用具。有时采购的货物多还要请挑夫肩运回家。
“大哥,您早!”刘世春每次来到天心圩刚放下胆子,张金宝夫人就微笑着打招呼。张金宝也凑过来调侃:“刘校长大人,您早!”还深深地鞠上一躬,惹得店里的顾客呵呵大笑。店里的顾客多数是常客,张金宝的生意也依赖这些熟人的惠顾,久而久之大家亲如一家。
张金宝的老婆姓谢名宝珍,娘家天心孔目人,父母是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老板。两家商户联姻真乃门当户对。
刘世春身上像贴了标签似的,每每逛大街都有一双双眼睛盯着他,有的私下议论:“太可惜了,高材生大文豪在小山村当孩儿王,大材小用。”然而更多的是赞美声。那些胆大的姑娘会正眼瞟上一眼,然后红着脸快速离开。
刘世春虽然家境贫寒,但一味讨好溜须拍马的人却不少,有女儿待嫁的豪商阔户更是削尖脑袋要把女儿相送,到处找媒婆牵线搭桥,有的还厚着脸皮登门求婚。
“春儿,你也老大不小了,挑个差不多的姑娘把婚结了。你看金宝比你小,孩子已经两个了。趁我现在还能行,帮你把孩子拉扯大,也有个婆娘料理家务,你也安心在外做事。”每次回家,母亲会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妈妈,婚姻大事不能草率,虽然很多媒婆登门说的天花璀璨,不知几分真几分假。我不求天仙美貌但求善良孝道。以后我不在家要能婆媳和谐,家庭温暖幸福,能让我在外安心就够了。”刘世春不是挑剔而是要找个有担当能孝敬母亲的好姑娘成眷属。那些大户人家姑娘娇生惯养要不得。
且说张金宝老婆是天心孔目人,娘家人来天心赶集会来店里落脚,把袋子箩筐之类的寄放在店里,做完买卖坐下来喝茶聊天。
有位姑娘几乎三日一圩都赶场,家中祖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