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诗惊江南,唐诗兴盛的第一声啼哭!(1/2)
高台之上。
乔延君和张俊,接过赵长生手中的卷轴。
刚刚摊开卷轴。
锋芒毕露的瘦金体书法,映入眼帘。
纸上的每个字,用笔清瘦,骨势森森,收笔处雕饰性强,如柳叶翩翩于清风。
整体而言,此诗用笔清瘦峭拔却又温文尔雅,干净利落,骨气丰盈。
赵长生的瘦金体,用行草的笔法写楷书之先河,顺锋起笔,一任自然,有着别具一格的清丽姿态。
两人赞叹一阵后。
把目光放在诗的内容上。
这首诗,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看到这里。
乔延君和张俊,暗暗点头。
此诗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没有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赵长生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版美妙的境界,使得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两人继续往下看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看到这里。
两人从江天月色,联想到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对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的存在绵延久长。
诗里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乔延君和张俊,继续往下看。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月有恨。
流水无情。
这首诗的下篇,引出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最后八句,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思归之情。
诗里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在一起,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在月亮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绝妙!绝妙!绝妙!”
乔延君赞叹道:“此诗从自然境界到人的内心世界,都不受任何局限与压抑,向外无限扩展开去。
人们面对无限的春江、海潮,面对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萦绕着绵长不绝的情思,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
大唐立国以来,这首《春江花月夜》,当为第一!”
“老夫附议!”
张俊惊叹道:“《春江花月夜》全诗情至文生,浅浅道来,语句生辉,真如万斛泉流,平地涌出,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
其反反复复出现的字面回环往复,令人拍掌击节。
诗中多用顶真辞格,造成明珠走盘之致,还大量运用设问和悬疑的语气,造成亲切如晤谈、朦胧如梦呓的情境。
全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