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别无选择(1/2)
“陛……朱将军,江夏出兵了。”新野城内,军帐中,徐达拿着一份奏报匆匆走了进来。
“果然不出子元所料。”看着这份军报,朱元璋笑着看向旁边的一个中年人。
这个人是他在濡须港停留补给的时候遇见的,朱元璋看他姿貌伟岸、豪爽大度,好感备生,邀他上船一叙,结果越说越起劲,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船队能一路顺江而上,见到萧衍,定居新野,其中也多有此人出力。
按此人的说法,他姓温,名环,子子元。寿春人士,看寿春的司马家不太顺眼所以离开了寿春另投明主。
但是朱元璋总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像是真名。
虽然他自己在做了君主之后也曾通读经史,但是和专业人士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因此,他曾经私下问过方孝孺,历史上是否有“温环”这个人的存在。
不出所料,方孝孺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
心里有数的朱元璋也没再多问,一切如旧。
“这南齐的萧道成,也只能进攻我们。”温环并没有什么意外,“将军不也是早有预料?”
“四周都是强敌,只有我们最弱。这萧道成不打我们打谁?”朱元璋指了指地图,“不过他倒是选了个好时候。”
“确实。楚国和梁国边境上起了摩擦,陛下这个时候恐怕得死死地盯着楚国,恐怕无力支援我们。”
“不过楚国是怎么敢进攻梁国的?”沐英带着一丝疑惑,“西楚和楚分开了,吴起似乎也不在,楚国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统帅了吗?”
“文英啊,这就是你想当然了。”朱元璋回应道,“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能知道楚国没有什么像样的统帅,打起仗了没准会输的很惨。但是对楚国来说,并非如此啊。”
“周边的所有势力,对于楚国而言几乎都是未知的。楚国如果不打一仗,怎么能确定周边势力的强弱?斥候带来的情报终究是有极限的。”
“原来如此……”沐英恍然大悟。
“不过即便楚国没什么像样的统帅,依然是一个强悍的对手。”温环这个时候也接过话茬,“毕竟楚国的那些名臣,谁看了都会羡慕。那位楚庄王配合斗子文、孙叔敖,能发挥出怎样的能力?换句话说,楚国输得起。”
“用国力打战力,毫无疑问,胜者往往会是国力更强的那一方。”朱元璋颇为赞同温环的意见,“这也无怪那位陛下如此重视了。”
“但是对我们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个坏消息。”温环继续道,“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凭借新野小城的一万多兵力,来防御萧道成的大军了。”
新野山僻小县,哪怕朱元璋尽力招兵买马,时至今日兵力也不过万余,再多就养不起了。而根据江夏的细作传来的消息,萧道成出兵四万,留垣崇祖、王俭等人守江夏,自己亲征。
“这确实是个坏消息,但是不代表他们就能赢。更险恶的情况咱们又不是没见过!”常遇春大笑起来。
“不过我倒是有些疑惑,将军能否解之?”温环此时忽然看向了朱元璋。
“哦?还有子元先生不知道的事情?”朱元璋挑了挑眉,“子元先生有什么想问的,直接说出来就是。”
“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环对这齐国、梁国,实是所知甚少。所以环实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齐国萧道成不死守江夏,反而要进攻我们?这齐国、梁国为什么都姓萧?”
“是了,是了!我竟然忘了这件事!”朱元璋拍了拍脑袋,“我竟然忘了子元乃晋国人士,对这南朝各国的龃龉一无所知!”
“将军每天事务繁忙,这种小事忘了也是正常。”温环倒是无所谓,“希直先生可在,环去向他请教一番便是。不过此时军务为重,将军只需要述其大略,解在下心中疑惑即可。”
“这么的话,倒也是好办。子元且看地图。”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根箭矢,指着地图上的柴桑、襄阳、江夏三城。
“柴桑之国度,名为宋,其君主刘裕乃是前汉楚王刘交之后,后效魏武、司马故事,代晋自立。这刘裕文韬武略,一生征战,统兵之才与那魏武曹操相差仿佛,一度饮马关中,几乎再次一统中原,因故未克全功。”
“而这萧道成之齐,则建立于宋之后,依样画葫芦罢了。”
“萧衍陛下和萧道成实属同宗,但是萧衍陛下并非嫡脉,平乱上位,为显示区别,改国号为梁。”
“原来如此。”朱元璋三言两语之间,顿时让温环把握了当前局势,“江夏要地,皆毗邻长江水脉,若是刘裕水军来袭,围而不攻,以彭越挠楚之策袭击江夏市集、农田等地,江夏不攻自破。萧道成大概也没有自信能在野战中战胜刘裕。”
“所以萧道成只能选择进攻我们。”朱元璋道,“如果他还有雄心壮志的话,肯定先取新野以作喘息,保留手中精锐,然后视情况南下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