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惊才艳艳(2/3)
r/>“妙!妙!区区几句,韵味十足,触人心弦!将军出口成章,为何骗我说才华有限?”
他没理会神色尴尬的王旭,略为沉凝便再度接口。
“这几句堪称绝佳,若能再添加描写和隐喻,势必成为让世人传颂的好文章。”
王旭瞬间倒抽一口凉气。
好厉害的蔡邕!
不愧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跟我这种半吊子就是不一样!
我省掉的部分不就是刘禹锡对陋室的描写和隐喻?
他心里尚在感叹,蔡邕已再度接口。
“将军的文采如此出众,想必作出的诗词也定然不凡,鄙人真是极为期待。”
蔡邕转头看向蔡琰。
“琰儿,你也喜爱文赋,今日得此机会,大可安坐旁听,好好向将军学习。”
“诺!”
蔡琰早就兴致十足,只是碍于蔡邕在待客,不好明言请求,此刻蔡邕主动让她留下,着实令她非常高兴,当下转身朝众人行个万福,快步走到蔡邕身旁跪坐。
面对蔡家父女期待的目光,王旭被逼无奈,缓缓念出了李世明的《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当识义,智者必怀仁。”
他把原文的“勇夫安识义”改成“勇夫当识义”,因为这首诗的原意是:强风里能看出坚韧的小草,动荡时局能辨别忠心的臣子,勇夫如何懂得道义,智者必定怀有仁爱。
眼下倒数第二句不太合适,他和典韦、徐盛都算勇夫,说出来就是骂自己,因而把安改成当,意思变为勇猛的人应该识得道义,或许这样会令全诗失去语气转折,意境变化很大,但更符合他的身份。
蔡邕惊愕万分,突地起身,慌慌张张地拿来笔墨,抓起竹简奋笔疾书。
片刻。
他拿起抄录好的诗,快步走到王旭近前。
“鄙人的记录可有遗误?”
目光一扫,王旭缓缓摇头。
“没有!”
蔡邕拿起竹简观阅,越看越喜欢,不顾姿态地开怀大笑。
“王将军此诗可谓开创一脉之先河,韵律相似于乐府小诗,却更显工整规范,极其美妙,读起来朗朗上口,全然是种新诗体,不知此诗何名?”
“这……”
想到身边没有叫萧瑀的人,王旭便把名字改掉。
“律己醒言。”
“好!哈哈哈……好!坚韧、爱国、道义、仁爱,果真是我等自律的宗旨!好诗!好名!”
蔡邕赞不绝口,久久难以平息心中激动,端坐在他旁边的小蔡琰也目露崇敬。
王旭很不好意思,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忍不住轻咳两声。
蔡邕发现自己失态,尴尬地笑笑,缓步回身落座。
“鄙人太过兴奋,倒是让各位见笑,此诗韵律玄妙,必然有固定规格,不然很难做到如此工整有序,不知将军可否指教?”
不愧是一代大儒,仅仅听上一遍,便发现有固定格律,学识素养不同凡响,难怪能千古留名。
王旭心里暗暗感叹,想到自己已经剽窃李世民的诗作,五十步笑百步也没意义,便彻底豁出去。
“这种诗我细细研究过,分为两类,一类是律诗,一类为绝句,刚才我念的是五言绝句,乃是以平仄(Ze)划分韵律,规格各有不同,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他侃侃而谈,把后世的律诗和绝句规格一一讲述。
蔡邕心悦诚服,赞叹连连。
旁边小蔡琰也目不转睛,看向他的眼神越来越崇敬。
事实上。
王旭更加震惊。
蔡邕就不说,毕竟是一代大儒,文学功底深厚,只要弄明白韵律,作出合格的诗词完全在意料之中,但蔡琰不过是少女,竟然能现学现卖,跟着韵律即兴创作。
纵然她的诗词在情景描写部分不够精炼,意境情感缺乏阅历沉淀,稍显单纯稚嫩,过于追求押韵,更像是在写有韵律规格的变种打油诗或顺口溜,但这等天资和学识已经相当骇人。
王旭心里大感老天不公。
他学好多年的律诗和绝句,也就理论还行,真要作诗,便是白娘子喝雄黄酒——当场现形,可想到历史上的蔡琰六岁就熟读诗经,十余岁就自己作诗,还曾为曹操一字不差地背出毁于战乱的四百多卷藏书,作出《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等惊世大作……他认命了。
此后行程被迫耽搁,蔡邕死活不让走。
心生敬佩的蔡邕和蔡琰几乎整天缠着他,全然是不把他的墨水榨干就绝不罢休的架势。
随着彼此逐渐熟悉,蔡琰也不再像最初那样,任何时候都彬彬有礼,渐渐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