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离别在即(1/2)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
两年时光匆匆而过。
自从离开太湖,王旭带着颜明、典韦、徐盛、宋谦四人隐姓埋名,踏上一条漫长的旅途。
从吴郡到会稽,从扬州到荆南,从荆南到蜀郡,除了凉州、司隶和老家兖州,他们的足迹印在大汉统辖的所有地域,游遍名山大川,踏过穷山恶水,甚至深入南蛮诸州,踏足世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瘴疫之乡。
他不顾艰辛地跋山涉水,目的是考察风土人情,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理解各种人的思想,增加自身的阅历和认知。
有时他会与淳朴的山野乡民谈论农作生活,有时会与富商大贾交流生财之道,有时会与豪侠猛士仗剑高歌、饮酒作乐,有时又会静静倾听贫苦大众的心声,有时又会拜访文人雅士,侃侃而谈。
他把自己放到很低的位置,用心了解各种各样的人,见识各种各样的事,甚至可以结交南方蛮族的豪杰洞主,与他们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称兄道弟,又或与塞外的马背英豪烤着羊肉,喝着马奶,在辽阔的草原和大漠赛马比武,争勇斗狠。
一切都是为了天下!
一切都是为了他心中的目标!
付出也有收获!
两年的游历让他对这个时代了如指掌,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丰富认知。
这些东西是宝贵的财富,是争霸天下、聚拢民心、加快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基础。
华夏大地太大了,两年时间并不算多,他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做,而历史的车轮却滚滚向前。
皇帝的昏庸,宦官的作威作福,贪官污吏的巧取豪夺,朝堂永不停息的争斗……纵横四百年的大汉王朝从根腐朽,加速走向坟墓。
普通百姓的生活愈加艰难。
如果遇到好的地方官员还好,若遇到贪官污吏,便惨不忍睹,那景象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
这一切直接导致盗贼四起、叛乱频发,尽管朝廷不遗余力地镇压,但根基已经腐坏,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哪里能压得住。
汉朝的衰微和官员失职也让民族矛盾日渐加剧,南方各地蛮族与北方塞外的游牧民族纷纷叛乱,聚集兵马烧杀抢掠,狠狠在年老体衰的汉王朝身上刺了一刀。
公元一八七年十月,从塞外鲜卑部落归来的王旭刚刚踏足幽州,便得知前中山相张纯和泰山太守张举伙同乌桓丘力居发动叛乱,杀死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及辽东太守阳终等人,公然称帝封王,半个幽州乱成一团。
王旭见时局太乱,准备绕道并州南下,没想刚刚抵达代县,许久未见的五官中郎将刘逸突然寻来。
早前。
皇帝被各地频发的叛乱闹得头疼,便想起王旭这个能征善战的青年将军,而王旭那时候去了塞外,彻底失去踪迹。
大将军何进等人没办法,只能编造些理由搪塞,但没过多久,长沙贼区星伙同零陵、桂阳两郡的部分蛮族发动大规模叛乱。
长沙和零陵两郡太守担心朝廷追究责任,有意隐瞒不报,导致镇压不利,叛乱规模急剧扩大,两个太守自己也兵败身亡。
眼见形势紧急,皇帝再次想起王旭这位平定黄巾的大功臣,而宦官张让这两年收到王家不少好处,也把当年结的梁子忘却,虽然没有帮着说好话,但也没有捣乱。
皇帝当堂把王旭官复原职,重新启用为讨贼中郎将,兼任零陵太守,同时改任议郎孙坚为长沙太守,让他们这对平定黄巾的老搭档协同剿贼。
大将军何进等人极为头疼,他们失去王旭踪迹,连人都找不到还怎么平乱,迫于无奈,便以王旭要尽快赶赴前线为由,打消皇帝亲自召见的想法,然后让王凯代为统兵,悄悄与孙坚南下,掩人耳目,同时拜托刘逸火速寻找王旭。
从刘逸口中得知前因后果,王旭也是心惊胆战。
幸好那些宦官收了钱也知道适当回报,不然这罪过……啧啧!真要牵连下来,恐怕连大将军何进都有麻烦。
刘逸传完话就匆匆回京,没跟王旭说太多,只是叮嘱他尽快南下平叛,此外还说了杨赐病死的事,因为这人算是王旭的恩人之一,同时也是他祖父的好友,当初保他出来,杨赐没少出力。
弄明白当前局势,王旭不敢怠慢,心知王凯行军打仗不行,即便有孙坚在也难保不出意外,几乎是刘逸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去隔壁屋找徐盛商量,最终决定不再绕道并州,直接从冀州中山国南下,以最快速度赶往荆南。
归心似箭的他没有注意到,自从得知游历即将结束,颜明一直都神色黯然地低着头。
两天后傍晚。
王旭顺利赶到巨鹿郡下曲阳,由于人困马乏,不得不寻到一家客栈住下。
趁着短暂的歇脚机会,他决定跟典韦和宋谦好好喝几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