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入汴京(3/3)
何如何,根本不算什么特别。
但有一件事却让人很奇怪:“区区一介监门官,选人而已,他怎么将奏章直接递到天子案头上的?”
除了天子的特别要求,否则就算是朝官的奏章,也都是得由中书或是枢密院中转,更别说是选人这等偏鄙小官。
若非有此定规,奉天殿早就给雪片般飞来的奏章给埋起来了。
所以李元有点纳闷,宁可的奏章是怎么给赵顼看到的,还是有黑手在后面。
“是马递!”
李元闻声看过去,是以前在诗会上见过面的王淮。
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淮沉着脸走过来。
大周皇宫在消息方面就是如同一座四面开洞的破房子,李承还在殿上受着天子质问,而王淮就已经打探到了消息。
“宁可日前上书中书无果,他便将奏章伪作边地急报,通过马递,从通进银台司直接发进了宫中。”
“就算如此,也不至于让天子深责,一个小小的监门官,他说的话又怎么让天子相信。”
李元沉吟了一下:“安上门是南门,钱老上次见面还和我说过,蔡河边的流民不过两千,现在应该已经在安置了吧?”
王淮叹了一口气:“不仅仅是奏章,还有一幅流民图。”
“难怪!”
宁可别出心裁的一手,让李元也为之惊叹。
只是‘难怪’二字一出口,刘惠和王淮的脸色就都难看了几分。
“子进,现在不是佩服人的时候!”
刘惠有些阴着脸说道。
李元却笑道:“不妨事的。”
刘惠为人深沉,眨眨眼的功夫就恢复了正常。
李元的自信让他可以安心,但他不忘提醒:“宁可献上的那可是图!”
李元收起了笑容,正正经经的重复道:“不妨事的。”
李元当然明白流民图的作用有多大,栩栩如生的图画远比白纸黑字的奏章更有说服力。
当实实在在的图像和空虚的文字摆在一起的时候,哪边更为可信,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犹豫。
所以王、刘都一下失了方寸并不奇怪,此图一上,原本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形势完全又都给扭转了回去。
对于这场从开年延续到现在,时间长、范围广、受灾民众为数众多的旱灾,最佳的应对,就是当地的知州、知县施政得力,将灾民安抚在治内。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大周士大夫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剩下的招数,就是不能让大股的流民抵达京师,否则京城中略有动荡,反映到朝堂上时,就是一场大地震。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如果没有李元,李承就很难有办法应对。
因为他身边,除了曾经的严清和刘惠、周辰等寥寥数人,在治政的能力和经验上,却也找不到一个合适且可以信赖的人选,总不能让这几个人出外吧?
所以还是李元合适!
从关系上,李元还是李承的亲侄子。
从能力上,李元已经在永城展露出来了!
李元在永城县的成功让人喜出望外,不过若是他没有成功的阻挡流民,李承他们的就得再退而求其次了,于京师城外安稳住流民。
而那时候,就要设法钳塞住天子的耳目,不能让他知道流民的惨状。
尽管这样做要费些周折,幸而天子不可能出宫视察,两边都是空口白牙的说话,到时候就要拼一下天子到底会相信谁了!
失败的例子虽多,但成功的案例也不少。
可现在...
谁能想到宁可会献上一幅流民图?!
李元没有看到图,不过他能想象得到图上画的是什么。
世人都是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作为天子,皇帝没有随意进出宫城的权力!
皇帝能做的,仅仅是坐在一成不变的宫室中,从冷冰冰的文字里,了解他的国家现在的情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