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首辅(1/2)
清查隐藏到有免税赋优待资格的士人官绅阶层去躲农税的农户,而不是像明朝张居正清朝雍正那种程度的大步子改革,就是李文华的精明之处。
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里的一员,他十分清楚整个国家的弊病所在,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是他这当了几十年的官的人不知道的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可都知道就能搞定这些问题吗,不行,这要动这些问题的话,有多少多大阻力危险,商鞅王安石这些前人的结局已经给出答案了。
以现在还没彻底掌握所有权利的皇帝的状况来说,哪怕同样有变革的想法的皇帝支持,变法也是注定失败的。
搞不好自己和皇帝都会被撸下去,这种情况又不是没可能发生,因为变法肯定会得罪大部分既得利益者,这些人都反对然后联合起来的话,没多少军权的皇帝也抗不住的。
然后就是变法失败,自己身死族灭的下场。
所以全面变法改革不成的话,就只能修修边角料的活了,就这样小打小闹也不敢太认真,清查也不会太较真用力,只要那些人识相交出一部分人来,让这个实施的方案有一定的效果能交差就可以了,本质上就是用来缓解这几年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而弄出来的临时措施。
至于这些东西能管用几年就不用想了,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第二条就是催官员补亏空了。
说白了就是去收债了,太上皇在位后期时,不知道抽什么风以看不得作为朝廷官员居然还有生活窘迫的人在影响体面为理由,允许经济方面困难的各级官员向府库借出银子,还钱的时候还没有利息。
这样的政策出来让李文华很怀疑是不是太上皇想要收买百官的人心,好让大家齐齐的歌功颂德。
因为借钱没有利息,还钱时间也没定死,只要在辞官告老退休之前还上就行,这在下面的人看来就是白给的福利嘛,不要白不要的。
只要从府库借出银子来,再拿出去放印子钱(高利贷)就能无本万利的得到大量的纯利润,虽然根据官职大小品级之类的差异每个官最多能借的数额也不一样,但是也不少了。
这么一来,就是有富余不差钱的官员甚至家产万贯的贪官也装穷去借银子,不借的话在别人看来就是傻,有便宜不会占。
虽然每个官借的不多,但是大部分官都借府库的银子的话,这么多年加起来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要是能收回这些,哦不,收回一半的欠银就能解决现在的财政问题,甚至还能有多余的银子结余。
这第二条好是好,但是有个问题。
问题是自古以来催收欠款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好多时候都会变成暴力催收,不带点强制性的话是很难收齐银子的。
可这次催收的目标却是大部分的朝廷官员,如果还用那种方法的话,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了?所以可以预见到这个事情很难推进下去,毕竟这算是大部分官员的共同利益,你让他们为了朝廷着想放弃自己的利益,怕是想多了,哪怕有少部分深明大义的例外。
这两件事如果上了奏折公布之后,自己恐怕会被好多人弹劾谩骂,来一出千夫所指的戏码。
虽然能猜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可是当你坐在某个位置上面时,有些事情就不是你想不想做能由自己决定的了的,除非你摆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你叫李文华这个首辅去这么搞,他是丢不起这个人的。
好在这两条都是抱着有没有枣先打两杆子的心态去的,不强硬推行的话最后自己应该大概率能涉险过关的。
想到这里,李文华不由得苦笑着叹息一声。
这时刚刚去送走户部尚书刘意的首辅儿子李蕴此时回到书房里,因为书房是机密重要之地这个原因,所以没有安排家里的丫鬟仆人来这里伺候,而是由李蕴来这干一些端茶倒水之类的活。
“父亲大人,这种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为何要帮他呢?”来到老人身边的李蕴不解道。
作为首辅李文华唯一一个儿子,李蕴从小就被精心培养,现在三十三岁的他已经是一名举人了,正在向进士之路继续前进,至于说举人就可以选官做了,他才看不上呢,毕竟是首辅的儿子脸还是要的。
“蕴儿,这当官要想当长久的话,就不要由自己的喜好给自己平白无故的树立敌人,除非他挡了你的道,还有这也不是替他帮忙,而是为了这大顺朝廷出力,懂吗!”
双手背在后面的李文华看着眼前的儿子,一边心里感叹还需要打磨历练一边教诲着。
“嗯……是,父亲大人,儿子知道了。”虽然没有理解全部意思,但是李蕴还是点头没有反驳老父亲的话。
扬州,盐政衙门。
靠近衙门厨房一侧的小门门外,此时此刻一个挑着一担新鲜瓜果蔬菜的中年汉子放下担子敲响了小门。
而听到敲门声的守门小厮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