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锦衣入塞(1/4)
在风塞丈老辣霹雳的手段下,这些开始还嘴硬的鞑靼人逐渐招架不住。
就连那咬死一言不发的鞑靼头领,也被风塞丈折磨地生不如死。饶是铁人也招架不住,这些俘虏你一言我一语间逐渐凑出了一条可怕的线索。
鞑靼阿鲁台陈兵四万于大同东北二百里之打草谷,并暗通山西行都司与北平行都司的不少高级官员将这批精锐送入雁门后,便准备在七日后自阳和口与杀虎口分兵两路南下大肆劫掠!
阿鲁台之前数月早已偷偷往行都司里零零散散塞入了不少人马,散步各地而这批三百余人的最精锐的怯薛则是最后一批。
他们以这批精锐潜入雁门关,欲配合卫指挥使许海兵斩杀不从的官员士卒,将雁门关这个锁钥拿下继而死死锁住关口阻挡太原北上的援军。
鞑靼大军配合叛乱诸卫大掠大同周遭,进而沿着桑干河谷向东行偷进至居庸关前,再回掠北平都司之延庆、怀来、宣府卫等地,最后满载而归自野狐岭出塞!
一场里应外合,劫掠山西行都司与北平行都司的滔天阴谋浮出水面,包元乾听得啧啧不已,心道往日自己还不当做回事。如今看来,这北风扬天兄弟二人,真是给自己了一条泼天大功。@*~~
所涉及的卫所之多,涉案官员之广远超他的想象。这些鞑靼人显然是深得阿鲁台信任知晓不少事情,不过饶是如此他们所知的也只是诸多内幕中的一部分。
这里应外合乃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于阿鲁台而言得知朱棣登基,收拾他这个北部边患是趁早的事,双方敌对多年矛盾早已无法调解,燕王久镇北平对其反复无常的秉性早就知根知底。
在燕军南下时,这阿鲁台就常常通过两都司辖地骚扰北平,如今朱棣得了大位岂能放过他?只不过历史上的朱棣在登基后忙于处理皇位交替带来的动荡与建文旧党此起彼伏的叛乱,在继位之初无暇北顾鞑靼。
阿鲁台也深知此点,但是他更明白一时的畏缩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安稳。与其等朱棣整合好了实力来讨伐他,不如自己先趁着瓦剌叛乱生起,马哈木无暇南顾他之时,勾结反燕畏燕的边疆大员大肆劫掠两都司。
往年朱元璋北伐常常以此二都司作为北伐前线补给地,出塞作战所需的民夫粮草辎重皆是源源不断由两地运出。
若是成功破坏其囤田,将二都司的百姓劫掠一空,将所到之城卫焚烧为烬让两地十室九空。纵然是朱棣震怒欲北伐,也会碍于出塞前沿化为焦土无人转运辎重加之皇权未稳不敢妄动。
纵使他整合好了实力,可是一旦基础设施与人口被掠夺,需要修复镇城且迁徙人口以充塞,需要近十年的囤田以沃土。
所以在短短数年之内是很难承担北伐刚需的,这样一来他不必将主动权受制于朱棣,反而能先下手为强破坏其边地民生,日后大明若是想修复边地他还能时不时南下搞破坏。而这段时间也能给自己收拾瓦剌争取时间,一旦他能统一两部必然实力大涨。
而阿鲁台也正是利用这些建文旧臣的心理,往日朱棣起兵以三府之地对抗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看好朱棣的。少不得谄媚于建文,辱骂过朱棣。
这些边塞大员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是身受建文信任,如今朱棣夺位后许多建文旧臣遭到清算灭族,虽然还未波及到他们,但是清算还在进行谁也不能保证不会被咬一口牵连。
所有建文旧臣都人心惶惶,尤其是两都司大员在靖难之时,没少背刺朱棣过。
吴高虽然官复原职,但是吴高却并不属于他们的派系,他们暗通鞑靼数年担心东窗事发且惧怕朱棣牵连清算灭族,索性便先发制人,勾结鞑靼阿鲁台里应外合将这两地通敌卖国。
他们想以此来呼应各地此起彼伏反对篡位的起义,若是成功则能分庭抗礼。若是失败大不了脚底抹油。
带着各自家人,裹挟兵马百姓往草原一逃投靠阿鲁台。这样一来这些叛臣不会伏诛,而阿鲁台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实乃一举两得。
包元乾听罢倒吸一口凉气,心道光这群鞑靼所言,他便知道大同西北杀虎口的镇虏卫,威远卫反叛。而东北方向阳和口的阳和卫、高山卫、天成卫也出了问题。
他虽然不懂军事也没有对于整体的战略眼光,不知道这两处出了问题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但他知道的是一卫少说有驻军,这么多卫所的一方大员有叛变之心,遥相呼应间转瞬就会成星火燎原之势,这叛乱规模绝小不了!
姜为皱眉思索着,“敌势来若烈火,我们一定要赶在叛乱生起前把情况告知那吴高。”
包元乾凝重道:“如今只是知道这些大员叛乱,至于其麾下佐官幕僚有几人,那些早先入塞的鞑靼探子又几何不得而知。如今大同城千疮百孔,根本不知谁忠谁奸。这事不能托别人之口,我们只能将计就计扮作献马马商,接近吴高。”
卢刚锋指着俘虏道:“那这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