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七家合吞琉璃阁,崔玉的担心。(1/4)
皇城。
吏部衙门所在地。
崔玉刚结束一上午的繁重工作,正准备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顺便趁着间隙,找同僚攀谈一番,了解一下吏部的一些办事规矩。
毕竟他是新调任吏部的官员,初来乍到,需要了向衙门里的同僚们解一下新部门的行事准则。
不管怎么说,哪怕他姓的是清河崔氏的崔。
有时候,也要遵守官场的某些行事准则。
崔玉刚来到吏部的院子里活动一下身子骨,就撇眼看到了在衙门大门外面,有一个自家的仆人正站在衙门口向里面张望着,像是有事情在等人。
于是,他便从院子里走到吏部衙门的门外。
“你是府上哪个院子的奴仆,跑这里来干什么。”
“回玉小郎君,仆是福伯手下的奴仆,前来吏部,是奉了福伯传的家主的命,特前来吏部寻玉小郎君回府。”
这等在吏部衙门外的崔府仆人看到崔玉走出来,连忙迎上前来,一边行礼,一边道出他来吏部衙门的原由。
“大伯父身边的福伯?”
崔玉自然是认识的,便问道:“大伯父找我有何事?”
对此让他有些好奇。
现在的清河崔氏,一直都是他的大伯父在掌管,为了不有损大伯父在整个清河崔氏里面的权威,作为大伯父的亲弟弟这一脉上的崔玉一家,与他父亲一样,都很少插手家族的具体事务,从不过问家族中的事情,一心只将心思放在大唐官场上,做好家族与大唐朝廷之间的纽带,维系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此,也是为清河崔氏增加在大唐朝廷之中的话语权。
这也是清河崔氏在很早以前就定下来的规矩,才形成现在他们家与大伯父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家族策略。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作为清河崔氏家主的大伯父,因为他们家这一脉的发展方向,也很少会为了家族里的事情,询问他们这一脉的意见,以免因为立场的原因,不能顾全大局,不能两全。
怎么今天作为家主的大伯父会找他?
往日里,都是先找他父亲商议说事。
然后再通过他父亲的口,向他转达家族的吩咐。
有事情,大伯父也很少单独见家族中他这一代的小辈儿,更不会直接找他这個家族小辈儿吩咐事情。
今天倒是第一次。
“好让玉小郎君得知,仆离开府里的时候,不仅看到了福伯吩咐仆来寻小郎君,还看到福伯亲自拿着家主的名帖去了另外六家在长安城的府邸。”
“听福伯对其他人的交代,好像是家主要请另外六家还在长安城的家主来咱们府上。”
听到崔玉的询问。
仆人将离开府时听到的一些事情讲了出来。
紧接着。
这仆人又说道:“来时,福伯吩咐仆,小郎君要是没有回府就让仆出府去寻,没有在衙门下值,就来吏部寻,务必一定要寻到小郎君回府,家主等着见小郎君呢。”
闻言。
崔玉明显一愣,想了一下道:“看来大伯父是真有事情了。”
“你在这里等着,我去里面告个假,这就跟你回去。”
“好的小郎君,仆在此等候。”
这仆人连忙躬身领命。
吩咐完家里的仆人在外面等候,崔玉也不再耽搁,回身进了衙门,打算去找自己的上官告一个假,回家里看看。
告完假,将今天剩下的事情交于同僚。
崔玉急匆匆的离开了吏部衙门,与等在外面的仆人一同赶回府里。
在路上。
崔玉也在想,这家里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竟然需要一次性请另外六家的家主来府里,能有多大的事情,一下子,需要聚齐七家的家主来商量。
要知道,这可是大唐最鼎盛,名望最高,被士族尊称为五姓七望的七大世家的家主。
这七大世家的家主,随便一个家主都有能够影响到大唐的分量。
也只有前一段时间因为朝廷急需人才的事情,才让七家的家主分别从各自的祖地离开老宅,齐聚长安城,与当今圣人商议大唐朝廷用人大事。
这也是他在吏部任职的原因。
这一次不仅七家家主再一次相聚。
还需要找他回去?
难道这大唐朝廷又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也不对啊。
就算是大唐朝廷要发生什么大事。
作为任职吏部的他来说,身处拥有大唐朝廷天官权柄的衙门,不可能连一丁点的风声都没有听到。
难道是因为前几日圣人询问七家贵女的婚姻之事,让七位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