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
第七卷:浩瀚烟同波,唯留诗与书
第一篇:英雄豪杰皆成土,王侯将相终归丘
(尽心尽力则无怨无悔)天启元年十二月,王肖乾联合兵部尚书张鹤鸣、内阁首辅叶向高,奏请朝廷发兵,可一举荡平金贼。熊廷弼怒而奏请,一切按王巡抚所说办理,并请求马上罢免自己,言称“以无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尽是不满和愠怒。经抚之争由此为天启皇帝所知,矛盾公开且达到高潮。天启二年正月,天启皇帝召朝臣讨论经抚之争的问题,结果多数倾向王肖乾,天启皇帝见此情形,也有了将辽东大权转移给王巡抚的想法。
不久,金人再次南下犯边,渡辽河而攻广宁。广宁前线有王巡抚坐镇指挥,结果内有奸细,里应外合,大破明军,很快广宁城失陷。王巡抚仓皇中逃出,一路溃退。王肖乾败退遇熊廷弼,熊廷弼挖苦道:“六万军荡平,竟何如?”使得王肖乾惭愧不已。如今广宁已失,金寇势大,王肖乾询问防守宁远、前屯之计,熊廷弼却说全因王肖乾贪功冒进,一切为时已晚,护送辽地百万军民进入山海关才是当务之急,王肖乾才吃败仗,自然不敢有异议。就这样,关外辽地,竟拱手让出,真不知是愠怒之急而意气用事还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撤退。几十万辽人成了难民,拖家带口,跟着官兵撤回到山海关内。熊廷弼回到山海关后杂务缠身,除了布置防御,还要将数十万辽地难民安置好,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就像一口巨大的锅,扣在熊廷弼身上,压的喘不过气。熊廷弼还一面上书请罪,天启皇帝下旨让其戴罪立功、守关御边、收复失地!然而,熊廷弼却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继续安抚难民,按兵不动。此举引得天启皇帝大为不满,朝中要员纷纷弹劾,都要求拿罪熊廷弼、王肖乾。三月初四,大学士孙承宗上疏请求逮捕熊廷弼,天启皇帝遂下令逮捕熊、王二人,着三司会审。熊廷弼自辩本职为驻守山海关,对广宁陷落没有责任,王肖乾则称广宁陷落与熊廷弼未来救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三法司认同王化贞的说法,认为熊廷弼逃跑弃地的责任不可推卸,致使广宁陷落、辽民流难,遂共同上奏天启皇帝,予熊、王二人处以死刑。大学士孙承宗虽然认为熊廷弼有罪,但不应处死。三法司审判结果呈报给天启皇帝,天启皇帝也同意死刑,但迟迟没有落实。熊廷弼处死与否,在之后数年,许多朝廷官员或请求减刑、或催斩弹劾,其中为熊廷弼辩护者多为东林党人,而请求问斩者多为李进忠阉党成员。天启五年,东林党失势,弹劾熊廷弼者络绎不绝,天启皇帝批准行刑,最终在八月二十八日,熊廷弼于京师西市斩首示众,其首级被割下传示九边以儆效尤。这样的场景未免让人唏嘘,在这样的乱世里,稍有差错便是万劫不复。
我把视角移向了天启皇帝,这天启皇帝即位之初,大量任用东林党人。而李进忠和乳母客氏深受天启皇帝信任,得以重任,这二人联合在一起,招收与东林党政见不同者为党羽,渐渐形成另一股政治力量。李进忠很会讨天启皇帝欢心,受命改回原姓魏,赐名忠贤,这魏忠贤依靠皇帝信任,竟获得准许在宫中以阉宦操练成军。同时,引导天启沉湎声色犬马,因此朝政多交由魏忠贤处置,正好魏忠贤借机打压东林党,不断壮大自身阉党的势力。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与日俱增,愈发激烈。天启四年,副都御史杨涟因极度愤怒魏忠贤所做所为,弹劾其二十四大罪状,什么魏忠贤擅权专制、排除异己、迫害朝臣、祸乱后宫、残害百姓、里通外贼、内廷操练、礼仪僭越等。许多官员趁此纷纷上疏,意欲一举扳倒魏忠贤。天启皇帝找来魏忠贤问询,结果大为不悦,因为杨涟等人弹劾的二十四项罪,有不少天启所指示,还有一些不合事实或夸大。于是力挺魏忠贤,斥责杨涟等人,东林党人遭到打压,责罚罢官乃至廷杖下狱。朝中大小官员纷纷依附魏忠贤,阉党势力越大,势头完全盖过东林党,再之后魏忠贤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称九千岁。天启皇帝有皇后名曰张宝珠,张皇后不满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专权把政,在天启皇帝身边劝谏。魏忠贤闻之便记恨上张宝珠皇后,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欲从其父下手,扳倒张皇后。孰料天启帝对张皇后十分宠爱和信任,在天启帝刚登基之时,张宝珠便从全国海选中脱颖而出,姿色超群(虽然比不上我的珮兰),在天启元年被册封为皇后,年仅十五岁。在皇帝的庇佑下,阉党不敢放肆,对皇后的风言风语很快便平息下来。
就在辽东局势混乱不堪,朝廷处死熊廷弼及王肖乾等人,边疆急需能臣武将稳固军心之际。天启帝却在自己的木工房,将自己的木匠事业发展的有声有色,朝政大多交由内阁与魏忠贤。原先东林党风头正盛时,由孙承宗经略辽东,经过数年发展,自山海关逐渐延伸至宁远城。而今阉党压过东林党,对孙承宗之非议与日俱增,尤其是柳河之役战败,死伤400余人,孙承宗作为主帅有着一定责任,迫于压力,屡上疏乞归。最终天启帝批准了孙承宗辞职告老还乡。孙承宗一走,朝廷经研究让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蓟辽总督,经略辽东。面对金人南下掳掠,高第采取的措施是保守坚关,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