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陵县的发展规划(1/4)
“两年多的时间,二哥就做出这么多的事儿?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无怪朱棣这么震惊。
实在是朱樉的这份政绩太过惊人。
若朱樉不是藩王,而只是一个七品知县的话。
凭借这份政绩,他足以在三年一次的京察中拔得头筹。
从此扶摇直上,进入六部,担任重要官职!
而一晚的时间,也只够锦衣卫查到浮现在水面上的。
水面下隐藏的还不知有多少。
朱元璋看得很仔细。
他看得出来,老二虽然做的事很多。
但却有条有序,一点都不凌乱。
第一年,铲出贪官污吏、地方恶霸、山贼土匪、修桥铺路、开拓水利、收容流民等等,都是在打基础。
难怪进入西安以来,一个山匪盗贼都没遇上,锦衣卫都没有用武之地。
第二年,才是真正迎来爆发的时候。
商税的增加,也让老二有充足的资金用来建设封地。
如今,只是两年的时间,包括府城在内的6个县城均大大受益。
商业繁荣。
物价稳定。
家家有余粮。
百姓的生活也更丰富多彩。
比起前元那是要好了无数倍。
几乎就是他心目中的太平盛世了!
而如今,这种趋势还在不断的向周边的其他县城蔓延。
朱元璋脸上泛出骄傲之色。
他老朱家的儿子果然各个都是麒麟儿。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骂道:“老二这小王八蛋,过年的时候,咱问他封地治理的怎么样,他还跟咱打马虎眼,咱还以为他遇到难题,还打算派人过去协助他处理。”
“这小子肯定是知道他定的很多政策与朝廷相冲,怕咱罚他,故意不跟咱说。”
“怎么滴,咱老朱就是那么不讲道理,那么听不得建议的人吗?”
朱棣和马皇后定定的看着朱元璋。
直把朱元璋看得头皮发麻,然后齐齐点了点头。
爹,您是不是能听进去建议的人,您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家里也就娘和大哥能劝一劝您。
其他的人,要是敢劝您。
不吃一顿竹笋炒肉丝就算好的了。
我算是理解为什么二哥要瞒着您了。
朱棣暗暗心想。
这话他是不敢说的。
不然他现在就会吃到一顿竹笋炒肉丝。
朱元璋被二人的眼光看得浑身不自在,连忙岔开话题。
“咱们快点吃饭,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下就上路,争取在明天中午前赶到府城。”
“老子的鞋底已经饥渴难耐了!”
...
而在朱元璋筹谋着见到老二后,先给他一顿打的时候。
朱樉正在高陵县视察。
同行的是他的贴身亲卫田猛,以及高陵县知县曹平。
田猛是个人高马大的壮汉。
光是身高就超过两米。
一脸如钢针般胡须,令人望而生畏。
曹平则是一身书生的打扮。
30岁不到。
他相貌极好,看上去一脸正气的样子。
朱樉将裤腿提到膝盖上方,赤足走在田间。
“高陵县的发展有些慢了,曹平,不要松懈啊。”
“是。”曹平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只是我高陵县乃是西安15县中面积最小的,下官已经向府城以及咸阳等县学习了相关的发展经验,可不知为何,发展着实缓慢。”
“高陵县有其独特的风貌,你要在高陵县搞招商引资那一套,当然是事半功倍。”
“还请殿下明示。”
“高陵县内有泾河、渭河交会,水利充沛,又有漕运之,从古至今,灌溉之利惠及两千多年。两河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泾渭夹角、渭河南三个自然区,自然条件极其优渥。”
朱樉弯下腰,抓了一把田地里的土,摊给曹平看:“你看看这土,有没有和其他地方的土不一样的地方。”
曹平仔细打量了一下后,拱手道:“下官愚昧,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高陵县泾渭河北是大片的平地,大部分都是淤土,灌溉积淤深,熟土层厚,生产性能好,适种范围极广。”
“泾渭河北岸和泾渭夹角,是黄土高原,主要为娄土,上部为人工覆盖层,下部为自然褐土,上松下实,保水保肥,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渭河南高漫滩地,主要为潮土,土壤疏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