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穿越小说 > 散文诗歌 > 散文 重走芙蓉镇(一)

散文 重走芙蓉镇(一) (1/2)

2023-11-12 作者: 春江夜雨

散文 重走芙蓉镇(一)(1/2)

散文《重走芙蓉镇》(上)

作者:春江夜雨

五十六年后,二0二三年四月十六日,我重新踏上了那片土地,去寻找当年的记忆,寻找当年的足迹,寻找当年的人。

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大巴车沒有进站,在新城客运中心门前的公路边停车。下车后我看了看时间,已是中午十二点。

我站在公路边等候公交,始终不见一辆公交经过,原来公交线路是在车站的后身。我正在纳闷时,一辆摩的停在我的面前,询问我要去哪儿。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十元钱的价格成交,他送我去目的地。

以我原有的印象,从老城江边的轮船码头下船,穿过一段城区,翻过一座上七里下八里的西山后,沿着山脚下的沙石公路,步行到芙蓉镇大概是七公里路程。如今是绕开了老城,不须要再徒步翻越那座大山,但我现在并不知道从新城到我要去的目的地究竟有多远。

这是一条省道,可以通往当地的省会。记得当年这条公路直至省城,全都是沙石路面,沿途少有树木,也极少有住户人家。如今变成了宽阔的柏油公路,公路两边都是商铺人家,直至我要去的终点芙蓉镇,形成了一条宽阔的街道。

按照约定,摩的在芙蓉河的桥头停下。环顾四周,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周围的一切,已经完全找不到记忆里的当年。唯独只有面前的这座石桥一点没有改变,而桥下的河面已不见当年平缓而清澈的河水。

我在紧邻桥头一家商店的门前小憩了一会儿。店主人姓孙,四十多岁,祖藉桐城人。他说他的祖辈是解放初期逃荒到这儿落户的,两代人都离世了,而他至今仍然乡音未改。

店主他询问我要去哪儿,我用手指了指公路对面的那条河堤,顺便说出几个人名,我问他知不知道,他摇了摇头,并且说这得要去询问年龄稍大一点儿的老人。

对面的公路边,有一位清秀的老奶奶坐在公路与河堤的转角处售卖菜苗,店主热情地领着我到这位老人处打听。

这位老奶奶已经八十二岁,慈眉善目,面色红润,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她说着一口正宗的桐城话。她说她的老家是在与孔城相隔十五里路的麒麟镇。

我向这位老人打听的几个人名,她见我是家乡来的人,便向我娓娓道来,说得一点不错。

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当年汤家的八口人,如今她能确定的有五口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除了汤家的父母不在人世我并不感到意外,让我想不到的是,汤家的六个兄弟姊妹,当年最大的二十六岁,最小的只有十一岁,如今除了老二汤某秀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老四和老六两个女姊妹尚在。

老人又告诉我,汤家的后人早已搬离了原来的老宅,并告诉我他们现在的住处。但老人所说的那些地方,时过境迁,因为变化太大,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头雾水,我在哪里去找。

店主是个热心人,他主动说带我去找,并且借来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还递给我一顶头盔让我戴上。

临别,我一再感谢那位老人。由于她的指点,让我省却了很多周折。

店主载着我返回县城的公路,然后拐入乡间的公路,行驶了几公里,在一个小山间的开发区里,经过打听,终于找到了汤某秀的家。

店主转身就要回去,我感谢他的热心,并一定要付给他车费,他却死活不收。我万分庆幸遇到了好人。

迎接我的是汤某秀的大儿子,名叫汤某生,他正在他弟弟家的门前,往一辆小货车上装货,让他弟弟送往县城自家的商铺。

汤某生放下手中的活,回到他自家的门前。他告诉我汤某秀是他的父亲,于二0二一年去世,终年七十六岁。听到他父亲离世的消息,而我再次看到他的父亲,却是挂在客厅墙上的遗像,我顿时潸然泪下。

我说明了来意,告诉他我是特地来看望他的父亲,也是想了却我余生的一个心愿,并告诉汤某生,我与他父亲曾经同榻的那段岁月。

想当年,汤某秀只有二十三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英俊青年,他师范毕业后分配在芙蓉镇卫生院。汤某秀的大儿子汤某生,虽然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对于他父亲在那个年代,那段岁月的经历,以及所遭受的打击、彷徨与苦闷,他是一点不知道的。

从汤某生的口中得知,他的父亲从卫生院回来以后,一直未能恢复工作,多年从事农耕,八十年代初他才改行,成为一名货车驾驶员。

汤某生的大伯(汤某龙,我的表姐夫),那一年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直至一九七六年以后,才从山区的柘林小学被调回当地的芙蓉中学,再后来又从芙蓉中学调往县城的一中,二000年退休。遗憾的是刚刚退休,当年他就去世了。只是他的伯母(我的表姐)仍然健在,而且退休后在县城里利用自建的楼房,开办了一所幼儿园。

汤某生的四个姑姑,现在只剩下二姑和小姑健在。二姑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