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家宴(1/2)
随着时间推移,该下班的下班,该放学的也放学回来,唐植桐又认识了几位亲戚。
小姑父苏孝,在林场下属的贮木场上班;表妹苏慧敏,在附近的镇子上读初中;苏念斌和妹妹一个学校,今天是请假接唐植桐,明天得和妹妹一同去上学。
唐钢的媳妇叫靳玉梅,是林场的临时工;二堂哥唐旺,在外参军;堂妹唐蓉,在市里读寄宿高中。
唐植桐没拦住,到底还是吃上了铁锅炖大鹅。
鲁人朴实,东北人豪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唐文邦和唐婷在东北生活多年,朴实的性格中又带了豪爽,待客真诚。
铁锅炖大鹅、炖兔子、飞龙汤,外加两个炒菜,四菜一汤,份量都是超大份的那种,大到大肚汉吃一个菜就能饱的程度。
炕桌不大,菜一端上来就满满当当。
火炕上空间有限,小孩、妇女没上桌,盛出些菜在外屋吃,唐植桐客随主便,也不好让,只能多拨些菜过去。
酒是苏孝带来的,安东特产凤城老窖,一个唐植桐没有听说过的牌子。
现下各地都缺玻璃,能用瓶装的白酒,一般差不到哪儿去,所采用的酿酒原料好一些,什么高粱、小麦、玉米等,价格也高一点,像四九城的红星二锅头,1.52元/瓶,质量差不多的散酒1.37元/斤。
农村地区喝不起瓶装酒,大多喝“白干”,是用地瓜干为原料酿的酒,辛辣、上头,喝后口干舌燥、头疼欲裂。
就这,很多人也喝不起,只有在过年过节亲戚来往时,打一点招待客人用。
真正的地瓜干白酒零售价在六毛左右,酒厂为了获取酿酒原料,会采用“换酒”的方式进行销售,五斤地瓜干换一斤白酒,或者地瓜干加部分零钱,地瓜干一斤一毛二,不足的用钱补足。
再过一阵子会出现更便宜的白酒,采用玉米杆、烂地瓜等酿造,大概在三毛多一斤。为了填饱肚子,这种行为是国家提倡的,有些地方为了争先进,甚至说有麦秆酿出了酒,成为了典型。
麦秆没有淀粉,哪能酿出酒来?无非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高歌猛进,吹出来的罢了。
中华大地酒文化源远流长,北方大部分地区喝酒都是有讲究的,尤其是穷地方。
所谓的讲究,现下并不是带几个、敬几个,而是紧着客人喝。
也正是因为稀缺,很多客人顾不了自己的酒量,逮住待客的酒可劲的喝,从而冒出了不少醉汉,春节过后尤其多,柴草垛里时不时能发现一个喝醉倒头就睡的。
小酌怡情,大醉伤身,唐植桐爱喝一点,但不嗜酒。
面对大伯、小姑父、堂哥的劝酒,唐植桐试着变被动为主动,变着法的劝他们喝酒,但双拳难敌四手,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眼看着要喝大,唐植桐无奈动用了空间,将后面的酒都收了进去……
酒不错,但唐植桐更中意飞龙汤和铁锅炖大鹅。铁锅炖大鹅,唐植桐还是头一回吃,肉烂脱骨、质地细嫩、香而不腻,可惜他的空间里没有大鹅,没法将这道美食和家人分享。
四个人将两瓶酒喝光,唐植桐还行,但唐文邦和苏孝已经有些大舌头,唐钢也醉眼惺忪。
“桉子,来,上车饺子下车面,把面吃了。”唐文邦老伴掐着点,又给唐植桐端过来满满一大碗面,里面还卧着个荷包蛋。
“谢谢大娘,我饱了,吃不动了。”唐植桐看着如自己脸大的碗,有了幸福的烦恼,现下已经有很多人吃不饱,但自己是吃不下。
“那不行,你好歹吃一口,图个吉利。”大娘继续让道。
“大娘,那咱分着吃了吧。”面只有大娘端着的这一碗,其他人闲着,但没人再端进来,唐植桐遂提议道。
“你先吃,吃不了剩下再说。”唐文邦打个酒嗝,说道。
“不行,不行,我不乱掺和。我去分。”火炕上唐植桐最小,所以喝酒时他自觉地选了炕沿这边,这会起身也方便,端着碗,趿拉上鞋子就往外走。
“你说伱这孩子,怎么这么犟呢?我帮你拿碗。”大娘没办法,只能顺着唐植桐的意思来。
得亏唐文邦家庭条件还不错,大碗小碗凑了好几个。
唐植桐将鸡蛋分给了最小的苏慧敏,其他人都是一缕手擀面。
由于面条没滋味,唐植桐吃面时有浇汤或者就咸菜的习惯。
浇上一勺飞龙汤,鲜味上来了,但咸味没上来,唐植桐这才想起来,来之前给大伯、小姑炒的咸菜还在空间呢!
“我还忘了个菜,我先拿出来。”众目睽睽之下,唐植桐也不好直接往外掏,幸好带来的小米没人解开袋子。
唐植桐将空间里的咸菜和报纸自由组合了一下,解开小米袋子,装作是在这里面装着,从里面掏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