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南山新村(1/2)
大梁开平七年二月初,杭州府府衙,余庆被秦业叫到了班房,还没等他多和这位已经合作甚欢的知府多寒暄几句,就见秦业将一封信件推到了面前。
“这是甘肃省镇夷府的王知府写来的信件,余同知看一看吧。”
一听是王烈的信件,余庆连忙接过细细看了起来。没过一会,放下信件的余庆感慨了一声,看起来很是不可思议。
“如果王知府所言不假,那简直就是天降祥瑞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按照王知府所说,把东西都给分发下去为好。别真错过了时候。”
“下官这就带人去港口!”
余庆说完匆匆向秦业一行礼,急忙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出了府衙。
“大几百斤的粮食......当真是......不可思议啊。”余庆走后,秦业拿着手中的纸翻来覆去的看,尤其是王烈所写的那“亩产大几百斤、最多千余斤”的几个字,秦业反反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是的,余庆此刻带人前去码头接的东西,就是王烈从东印度公司手中弄来的土豆。
从土豆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它其实就注定要传遍全世界。这和王烈是否是穿越者无关,王烈的作用,仅仅只是让土豆在中原普及的时间早上了一些。
在传统的农耕时代,由于技术等各方面问题,一般中原的传统作物即便是精耕细作亩产也超不过四百斤,大概平均值在三百六七十左右。
但土豆呢?即便没有经过后世的培育,但稳定达到七八百斤的产量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是良田加精耕细作,千斤以上是板上钉钉的事。
亩产一千斤以上啊!这是个什么概念?几乎一亩地的产量就足够一个成年人吃上一年左右,只需要十亩地,就可以让一个家庭在满足最基本的饱腹问题后还能留下余粮卖掉改善生活。
而且土豆还更加容易储存、吃法多样。比起番薯,它不用担心吃多了以后会出现不适;比起玉米,它种植、收获起来更加省心省力。这样的东西王烈有什么理由不让它早日在中原普及?
就在余庆带着人去接土豆时,各个新村接到了有关于王烈希望他们每家今年最少拿出来二十亩地种植土豆的通知。
南山新村,一处院子里边。几个年纪不大的男子聚在一起,其中一名男子一只脚踩在凳子上,表情看起来很不好。
“我就知道这些贵族老爷没憋着什么好屁!妈的,说的好听,这些地今后就是我们的了,结果呢?现在让我们拿出来最少二十亩地种什么狗屁的土豆?还要明年收成的一半?他娘的,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别的地方每年一百斤才需要交不到十斤的税,结果咱们每年要交四分之一不说,现在连剩下的三十亩地都要再交出去十亩的收成?”
“他妈的,这是什么道理?干脆他娘的给我们把这四十亩全都拿走算了!”
男子的话引起了在场好几个人的共鸣。
“就是就是,妈的,老子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这狗娘养的贵族老爷张嘴就要这么多东西?而且还种土豆?谁晓得这土豆是个什么劳什子玩意哟。还吹什么几百斤上千斤的亩产,那老爷种过地没有?”
“万一种下去明年收不了多少粮食,我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啊?”
在一声声对王烈的讨伐中,这几个男子那是越说越上头,直到“砰”的一声,院门被踹开,几名四五十岁的村民一股脑挤了进来。
“武叔,您怎么来啦?”
年近三十的一男子笑着迎了上去,却被正是领头的武大郎使劲一脚踹了个趔趄。
“你......你们几个龟儿子倒是好样的。过了几天人日子就忘了自己以前是个什么窝囊样了?”
武大郎拎着棍子一棍子抽在离他最近的一男子身上,骂道:“三娃你个丧良心的东西!要不是王公子,明年你家妮儿不是得送到举人老爷家当小妾?能跟现在似的说了门好亲事?”
“还有你!你家二蛋之前还是个漫山遍野跑的野孩子,现在能送到学堂让文曲星老爷们教他念书识字,是因为谁?啊?”
不光是武大郎,跟着他来的那几名村民也都多少带了点家伙事,在这么个小院子里逮着这几人边骂边打,一直到几人都气喘吁吁打不动了才停。
“你们昂!别忘了现在这生活是谁给的!王公子说这土豆能亩产七八百斤亩产千斤,俺武大就信!你们几个不信的,趁早赶紧从哪来滚哪去,听着没?”
“武叔,我们,我们知道错了。”一开始被武大郎拿着棍子抽的男子低着头小声认了错,其他人也纷纷跟上。
“一群他妈的忘恩负义的崽子!”武大郎把棍子一扔,转身走了出去,身后其他几个村民有个临走前还不忘在这些已经被打趴下的年轻人身边吐一口浓痰。
“实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