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曲江池上 天宝风流(1/3)
独怜一片云,青鸟衔红去。
独爱一片云,鞍马何处寻?
长安明月夜,众生笑我去。
胸有乾坤气,万里长风起!
从古至今,天下苍生,上至九阙帝王,下至凡夫庶民,皆热衷于,寻长生,求不灭。然能得道成仙者复有几人呼?
时有异人达观子李荃,好黄老之术,隐居于黄山玉女峰璇玑洞,常占卜星宿、夜观天象,一日夜晚三更十分,达观子正待就寝。星宿盘急指东北,达观子忙跑出洞外,仰望星空,只见东北方极光闪烁、阴阳二气萦绕,天空忽现太极两仪星,荃大惊,自语道;这传说中的星斗竟然现世,阴阳双生子降世,天下复又乱矣。
大唐天宝二载(公元743年),正月十五上元节,火树银花开,星桥铁马来,是大唐最为喜庆热闹的节日,这天夜里“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寻常百姓,亦不担心“犯夜”。
唐玄宗李隆基,秘携道友杨太真、高力士等亲信,乔装打扮一番,微服出巡,夜游长安城,古朴厚重的皇城门外,作上元灯轮,高十二丈,装以各色锦绮,饰以五色金银,燃灯九万五千盏,竖之如花树。豪门望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文人骚客赋诗,记其盛景。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时长安城中人头攒动灯火辉煌。每条大街中,各种花灯交相辉映,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踏着长安城的青石板,纷纷赞叹不已。
长安城曲江池上,平日里,只对达官贵人开放,唯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对普通百姓开放。是以这三日,曲江池最多的,便是寻常百姓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因嫌弃百姓众多,人流拥挤,反而少见。
李隆基一行,过曲江池,游长庆桥,与民同乐。曲江池中央台,搭一座巨型鳌山,这鳌山上挂着成千上万盏花灯,鳌山后插一副巨型红幡,上书几道鎏金大字;“天宝神文圣武皇帝万年。”
百姓到巨型鳌山处祈福,人潮拥挤。顽皮的孩童爬到父亲肩膀,对于鳌山上的各式花灯充满好奇,父亲,这里杂这么多人灯?
傻小子。表儿瞎说,这些都是神仙儿灯,寓意着向各路神仙儿祈福平安,还有各种柿子、苹果等寓意着,吉祥美好的花灯,红幡是歌功颂德。更有甚者,直接跪拜,称赞当今皇上英明神武。顽童吐了吐舌头,又不能吃,只能看。
“老丈,你们年纪大了,为何跪拜一副歌颂皇帝的红幡?”
老者颤颤巍巍站起来,上下端详了一番,对着询问之人说道。
“方今天下偃兵,一看娃娃儿们就是没有过苦日子,想当年,能有一口吃食就不错了,哪敢想今日,家里还有余粮存着,当今天子圣明,如此太平盛世,恒古未有,前所未见,老朽不仅拜天子,更拜这天下苍生,以求太平,以求万年。”
玄宗扶着老者;“好!好!老丈!您保重身体,今后的大唐只会更加强盛,更加繁华。”
唐玄宗右手捋着胡须,得意的仰起了头,悄悄离开了人群。
远处更是不断的传来;”皇上圣明,皇上文成武德.......”
曲江池上烟花四起,李隆基今天很高兴,大唐的繁荣盛世,都是自己文成武德的印证。兴致高处,急呼左右,“如此盛景,岂能少了新词新曲?高力士!速去把二人召来。”
高力士俯身后退,赶忙吩咐身边传令太监,速去请二人面圣。
梨园某处角落,俩块蒲团,一名安稳独坐的幽怨青年,在这欢闹的节日里,依然恪尽职守,等候皇上的召见。
天色已晚,陛下或许已经回宫就寝,不需要我了?哎......早知今夜如此寂寞,就该随小李子去喝花酒......
“什么?龟兄!如此良辰美景,你要在这枯等?”看着小李子不可思议的表情,青年悄悄的低下了头。
“要不......”龟兄犹豫片刻,抬头正要搭话,刚才的潇洒人物小李子,已消失不见。
只留下一块空空如也的蒲团。
夜深人静,明月皎洁,宫墙外喧闹的人流,灿烂的烟花腾空而起......
想他离开时兴奋的模样,青年咬着牙捂着胸口,悄悄埋下了头......
“哎......又耽误了一场花酒!”
唉!~唉!~唉!!梨园弟子,李龟年听旨!!一道尖细的声音从庭外传来。
厚重的黄花木门,砰的一声震开。
青年兴奋的一跃而起。
月光照下,只见此人。
身长七尺六,面如重枣,目若丹辰。俊俏的眉宇间,略微有一点幽怨。
“微臣,李龟年接旨!”
“大唐可以没有歌者,唯独不能没有李龟年。”
想着小李子一本正经的拍着自己肩膀,端着酒杯这么夸耀的时候,就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