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风渐起(五)(1/2)
『除却希望,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圭弈』
别人怎么样叶澜管不着,也看不见、经历不了,她和所有人一样,只能尽力过好眼前自己的生活,走好属于自己的路。
她从陪都离开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往南京报到,而是匆匆回了一趟家里,见了一面许久未曾见过的弟弟以及萍妈。
得知他们过得很好,一阵相处和沟通后又只能道别,叶峰已经十四岁了,褪去了儿时的稚嫩,眉眼逐渐有些养父叶括云的样子了,坚毅、明亮。
萍妈还是没有变化,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她眼角越发浓重的纹路了,叶澜很是关心这位像母亲一样的女人,能干、温柔、娴淑、甚至对外有些强势。
两人送别叶澜时,也很不舍,但还是努力憋着伤感,笑着送她上了火车,叶澜挥手向他们道别,火车飞驰,眼中能见到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可仍然矗立在站台上,不曾走远。
阵阵汽笛声响起,浓烟随着风速在天空映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熟悉的街道和场景一帧帧的驶过眼帘,倒映出来的只剩下窗户反射出的自己,她视线一动不动,呆呆的看着……。
——————————————
一片夕阳映残血,怎生忆得南京冢。
却道故城哀鸿诉,今朝推倒换新门。
南京,这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城市,在没有经历战火的阴霾下,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平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可是再怎么美好的地方,也会经历难以置信的毁坏和灾难。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两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民国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及其郊区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掠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饱受摧残以及压迫的南京城,和城中人民,在灾难后重建家园,可苦难远远没有结束。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偕曾仲鸣﹑周佛海等逃离陪都。到越南河内后,发表降敌“艳电”。1939年 4月,由日本特务秘密护送汪等进入上海﹐著手组织伪中央政府。经日本策划,北平﹑南京两地伪政权取消,於1940年 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汪伪政府的辖区包括苏、浙、皖等省大部﹐沪﹑宁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小部分。在政治上﹐他们收编国党降日部队并收买流氓地痞建立“和平建国军”和特务组织﹐在其辖区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捕杀抗日爱国人士。配合日本对陪都国民政府进行诱降,妄图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南京伪政府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伪政府组织的亲日游行天天举行,学生组织的反对政府游行也经常有的。
日本人在停下暴行之后,就开始了一贯的套路——良民证,城中人心惶惶,弥漫着各种恐怖的气氛。
到了如今,日本投降,汪伪政府瓦解,国党重返国都,面对战火洗礼后的残垣断壁,面对还未从阴影中走出的人民,面对重建家园的未来,无疑这是他们期盼的。
斑驳的城墙上还残留着炮火的烟缭,还有细密的弹孔,随处可见,从1937年到1945年,由日本人到汪伪政府统治下的南京古都,着力隐藏着这些黑暗,尽管此时不细细寻找,很难再发现战火的余烬,可那些人们心底的记忆,永远不会忘却。
还有那高耸的城墙、挺拔的建筑、街边小巷青石板道上,那一道道划痕和用鲜血浸泡过的印记,自有它们独特的纪念方式!!
街头依旧热闹,房屋招牌、男女老少、交通日常,一样不缺,叶澜踏进这所古城,没有想象中的衰败残破,也是,历经了这么几年了,日本人和汪伪若是还想占据这里,就不可能不停止他们的疯狂行为,开始重建和发展。
待到国党重新返回这里,开始重新改组内部,尽管过程没有如此的快接洽,可是这是一个信号,告诉南京和全国百姓,他们回来了,重新建设这个疮痍的故城。
刚刚迁都没多久,这才时隔不过一个多月,私家车辆、货车运货、卡车士兵、辎重护送……,还在陆续的进城、出城。
忙碌,没有组织,这就是叶澜的第一印象,可是很能理解。
自从4月23日,国党决定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陪都行营,作为国党政府离开陪都后在川省的最高统治机构。28日,国党政府还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下午,蒋总统乘专机离渝,途经多地,5月3日抵达南京。5日,南京城里处处张灯结彩,旌旗招展,一派节日景象。上午,长江路国民大会堂举行首都各界庆祝国党政府还都典礼。
从定都南京到抗战结束,南京国党政府
断完备各种政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