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关于书名 (1/2)

2023-11-09 作者: 秋华山人

关于书名(1/2)

//随手码字,没有逻辑。

原本想要把书名定为“盛夏”,但书名重复阻止了我。这让我想起一个老段子,不知道是否真实:一个作者写了一本关于远古神灵的坟墓的小说,申请命名为“神墓”,因为重复,重新命名;改名为“神坟”,还是因为重复,重新命名;改名为“神坑”,不幸的是再次重复;最后起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的“神祭祀坑”。可见名字大众化的麻烦,也许这是普遍名字偏长的原因之一。

先说“盛夏”。这个名字显得过于朴素,但就我而言我过长的书名难以抓住重点、缺少文学分析的乐趣、傻傻分不清。

现在假设你面前有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确切地说是纯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材料是《云停(节选)》,有一道简答题,“文本标题‘盛夏’有什么含义”,或者是“文本标题可否更换为‘云停’”、“‘盛夏’与‘夏天’与‘夏季’有什么区别”、“‘盛夏’有什么深意”……抱歉,命题后遗症,个人以为可以通过题目去理解文本,题目实际上是命题人对文本的理解,题目顺序则是理解思路(除非命题人为了坑学生恶意调整题目顺序)。以上几个问题读者可以先思考一会。

好了,就此打住,这里不是语文课堂。

我起名时首先想到的是(“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衍生来的)“却道是,秋月已悬,盛夏种种别无觉”。最近被这句诗洗脑了,加上一个朋友想知道我写现言写出来是什么效果,才写的《云停》。对,就是这个质朴的原因。就像我之前写的一篇文,在只写了两章的情况下直接跳到写结局,也是因为同一个朋友想看结局——所以如果喜欢我的文,请感谢我的这个朋友。

突然发现我的标点习惯、分段习惯和网文不大协调。事实上这个分段长度就高考作文而言只是稍稍有些偏长,而网文常见的极短分段也就是在网文常见(莫举弹幕之类的为反例)。我看过的网文很少看见“,”、“。”等基本标点以外的标点。这也是学生写作文时的常见问题。提高标点丰富度,也是很重要的。然而宁少不错才是最重要的。网文少见作文式的评分,标点、分段、遣词造句……不准确不合理也在情理之中(在答题卡以外我很认同“???”的表达效果,答题卡之上这么写只会引起不适)。

又扯远了。就“盛夏”这个词而言是高度概括同时富有暗示性的。考试不要这样起名,事实上高考作文也没有多少机会起这样的名(当然不是不可以,“盛夏”本身可以用于各类文本)。从凑字数用的文案(指《云停》)中就可以看出来男女主在多年前有一次相遇,相遇就是在夏季。问题来了,在文本中有暗示[别说没看出来,命题人(bushi)会哭的],相遇是初夏,分别是季夏,为什么要起名为“盛夏”?“夏”是一个简单名词(就季节这个含义讲),“夏天”是一个不定跨度的名词,“夏季”则有长时间跨度的暗示,而“盛夏”则是有温度、降水等方面的暗示。推荐阅读《说木叶》,虽然和考试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以提高语文素养。事实上“一切景语皆情语”,“盛”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我生活在南方,“盛夏”对我来说就是雨、雨、雨,没有马孔多的雨季那么恐怖,但降水量也是相当可观。雨水使空气绵密(移就修辞,不是搭配不当)潮湿,而在多年前的那个夏天男女主之间的情感也逐渐绵密潮湿。但是在绵密潮湿的同时又是干干净净、张扬恣意的。从正文可以看出女主是一个相当自由直接的人。在设定上女主自小在国外长大,对自己、对男主都很坦诚(不是不设防)。男女主在多年前的夏天的末尾发生过关系,之后女主因为临时被通知要回去继承家产所以就直接跑了,而男主醒来后就找不到女主了。男主在那个夏天处于羞涩和阴郁并存的状态,和女主交流很少;女主自身喜欢隐藏在暗处,很少主动谈话——简而言之,男女主很少交流,甚至没有交换过姓名。

//超长段落……如果看不习惯可以尝试阅读一些学术类文本或者是《笑面人》之类的文学类文本,看着看着就习惯了。

听起来很莫名其妙,怎么会有人既有救命之恩又发生过关系还不交换姓名。可以认为这就是文学与现实的区别。(仅文本分析,对现实情况没有兴趣)救命之恩和发生关系是外在的,虽然从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外在行为反映个人本质(不是哲学专业的,不专业),但是这两者在男女主之间只是单纯的个人欲望与个人需求的释放。而交换姓名是正式认识的体现。正如考试时抄答案(不要这样做)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交完卷后交换姓名才是两个人正式的相识。答案是需要,分数是欲望,而交换姓名是交心的开始。

以前有一个文学家(忘了是谁)认真分析过“咸猪手”的由来,其实这个名词与“盛夏”有一点点诡异的相关性。懂的都懂,不懂的考试也不会考,同时不影响阅读《云停》。

回到“盛夏”,这个名词贯穿全文。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就是一个奏鸣曲,时刻跳动,节奏快而不乱,音色多而不杂。插一句题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