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梁上偷师(1/2)
说到做到。
神驴家族打工小组,在精绝国官办印刷场的打工生涯,进行得十分顺利。经过反复钻研、试验,不断试错,富富和犟犟终于成功地掌握了“荡浆入模”的技巧,足以单独或者协同工作,完成整张纸的最关键步骤了。
仅仅是完成了一个环节,还不足以夸耀。
取得了“核心技术”之一后,富富和犟犟对于“纸浆配比”那几个神秘的“懒到极点”了的老工人手中的那杆秤,感起了兴趣。
“既然他们只在三更半夜上班,那咱们就等到三更半夜呗!还不信,就看不到了呢!”
犟犟给富富二姐讲了自己的主意。
“那好,咱们就陪着‘上个夜班’,一觉不睡而矣,又能怎样?”
富富自然也是积极响应,俩姐妹又偷偷给自己找好了一个晚上能“偷师”的绝佳位置:工场顶棚吊梁处:那里,除了有结实的木梁,可以承托住两人体重之外,还有绝佳的“上帝视角”。
这天晚上,俩姐妹下班后,就直接躲藏到了“瞄定”的预设位置,开始等待着今晚的“喜相逢”。
果然,到了三更半夜的“肝排毒”时分,几位看上去“洋洋干干”的工人,迈着松松垮垮地步子,来到了工场里。
他们中,有背着大大小小不同体积铜葫芦的;有拿着衡秤的;有拿着胡杨木搅拌棍的,看起来,是不同的工种。
只见他们中,有一个工人挑出了一个“背装”组中,携带着的大铜葫芦———很明显,这里面绝不是什么一般的‘水’或者是‘酒’———来到那堆已腐烂并发着褐色的桑皮纸原浆泥团堆积池,再按照这个泥池满装的体积,也相应地倒了这种“神秘液体”进去。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似乎平平无奇。
这些人,一个池子一个池子地过,一葫芦一葫芦地倒,最后那个拿着大棍子的,则紧跟其后,一团又一团木浆原液团絮里顺着一方向,使劲搅拌,那个力道,真正是令人不得不佩服,什么叫“专业”的力量。
犟犟被那搅拌者力量之大所吸引;而富富则关注的是,那些个被加工后的纸浆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奇迹就发生在这一通操作之后的大概半个时辰左右,从上往下,很直观地可以看到,被加注了液体并进行了充分搅拌之后的纸浆泥,明显变白了。
“好神奇啊!”
富富被这种神秘的变化所吸引,不由得在心中暗暗赞叹道。
但是,接下来,底下这些工人们的谈话,才是更让她感觉到神奇的。
只见那个主挑葫芦的人,在完全浇灌了一遍之后,又走回到他最初浇进的池子前,从里面揪出了一团纸浆絮,凑近了光,仔细看了看,然后对着那几个背葫芦的工人,皱眉说道:
“不对啊!这次的白度应该再提高至少十成啊!怎么看上去,还不到三成呢?是不是你们在这个白腐真菌里私自兑水了?啊?”
“没有,绝对没有的事!”
有一个年轻点儿的背葫芦工人,连忙摆手否认,一脸诚恳,急于为自己的团队开脱责任。
“没有?那按理说,这次加注后,白度最起码应该升上十成,上次我们做过最白的,印纸币的那种,都能达到增白百分之三十三;现在这次的,虽然不是去做纸币,但印国史,也绝不可能是普通的白度可以适应的,我配过的浓度,从没有差错,起码能提升十成,这我心里是有把握的,但这儿,事实摆在这儿,为什么达不到?我实在想不出哪个环节错了,只好麻烦各位说实话了!”
这个老工人很是严厉,又把他们一个个审视了一遍,拿着这团浆絮,摆在他们眼前看,像是眼神里发着电,要把这团浆絮点燃了,烧出这些人心底的“秘密”似的。
“我猜———我猜,一定是在‘发酵段’出了问题。应该是在‘发酵段’的人,为了赶工期,没有完全发酵,就把它们提前搬运过来了。之前他们用您的白腐菌苗去往芦苇草浆水里倒,因为时间够长,也达到了与这批桑树皮纸浆差不多的白度。当然,桑皮发酵用时,当然要比芦苇慢得多,说不定是他们为了赶时间,拿芦苇浆水来冒充桑树皮浆呢?所以,您按着给给桑皮纸的浓度来下,自然就没那么白了。”
“是这样吗?他们好大胆!这可是,要提供给皇家印史书用的纸,竟然还在里面做假!”
这个老工人又把这团纸浆在灯光下,把纤维丝拉开来了,仔细观察,的确,这木质纤维,与草本纤维绝对不是一种形态,就算是已经经过了“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六道工序,依然能够分辨得出:它,究竟是草本,还是木本。
“这次的白度,只提升了三成;而粘度也只提高了半成,至少本应该提到百分之八的;看来,我们用的这批芦苇所制成的烧碱白度和粘度,都比没有发酵过的对比浆水要差。看来,下批再做的时候,得放弃芦苇制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