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名节,气节,对还是错?(1/2)
当然,其实朱允熥的这一礼如若放到其他的朝代的话,身为亲王你哪怕不行礼也没人说你什么。
但是如今这是朱元璋带领下的大明,他对子孙的教育那可看的太重了。
朱允熥他老子朱标,刚长大点了之后朱元璋就给他请来了当世的大儒宋濂,宋夫子教他读书念书。
当然,也不仅仅是教朱标自己,还有其他的一些个皇子们。
他也不愧于自己读书人的气节,哪怕教的是皇子皇孙,他们不认真听讲的时候照样会用戒尺抽打他们,甚至还有打头的。
其中朱棣这个暴脾气自然就受不了了,可是等待他反抗之后的结果就是被朱元璋按在地上用他那白玉腰带抽上一顿。
据传就朱棣被朱元璋这么揍的时候多,毕竟其他人看到朱元璋这么力挺宋濂早就乖乖的认怂了。
“没想到今日第一个到大学堂的居然是吴王殿下。”黄子澄摸着胡须笑呵呵的说道,这会儿的他还没有正式的投靠朱允炆呢,因此对于朱允熥这个吴王殿下也是有着该有的态度。
当然,以前的时候朱允熥不说是最后一个来的,那也不会早早的就过来。
因此这会儿看到朱允熥确实是挺让人惊讶的。
朱允熥听到后只是笑了笑:“一日之计在于晨,之前我确实是有些犯浑了,蹉跎了光阴,只不过往后的日子里熥便不会如此了,劳烦各位老师们多多费心了。”
话音一落,朱允熥便连忙的朝着面前的几人再次的拱手行礼。
“吴王殿下万万不可,这是我等应该做的。”几个翰林学士连忙的避开了朱允熥行礼的方向。
朱允熥这样的行礼,身为臣子的他们是万万不敢当的。
刘三省这会摸着自己胡子的手也停了下来,眼中充斥着难以置信,今天的朱允熥居然会这么懂礼,守礼。
之前吴王只是心中厌恶学习,他们这些老师也不敢多说什么,但是如今他幡然悔悟,那身为臣子的他们自然是要竭尽全力的去辅导他的。
不光如此,顺着阳光的照耀,刘三省的眼睛突然恍惚了起来,好似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少年就是年少时候对着他行礼的朱标一般。
只不过说来也正常,本来就是朱标的嫡子,和他有着几分的相似是在正常不过了,可即便是这样,这一幕也狠狠的触动了刘三省的内心。
这一刻,刘三省才真正的相信了,吴王确实是朱家的千里驹,他不相信有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定是藏拙了。
之前他跟朱元璋说的都是场面话,没办法,朱允熥身上承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个皇储的位置非他不可,但是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
回过神来后的刘三省上前笑着说道:“吴王殿下,这位是大学堂新来的老师,姓方,学识同样非常的渊博。”
“臣,方孝孺见过吴王殿下。”
“不必多礼了,说起来咱们还是一家人呢。”
朱允熥笑着说道,虽然说他内心不是太看得起方孝孺,但是也不会随意的评判他的为人,主要是他们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观点自然是不同的。
从朱允熥的角度来看,方孝孺为了自己的那股子愚忠的尽头,从而导致了历史的名场面发生,但是这件事放在这个时代来说,它的名字就叫做士大夫精神。
他如若真的傻,他就不会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成为了建文帝的三大顾命大臣之一,他只不过是放不下自己的气节罢了。
抛开那件事情不谈,方孝孺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哪怕是他的父亲也是以贤明位于世间,犹记得在元末时期,他的父亲在济宁出任知府的时候,以一己之力保住了绝大部分百姓的生活。
而他也因为这些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得到了朱元璋的征辟成为了大明的官员。
另外就是方孝孺自己了,比起齐泰和黄子澄相比,他的才华那高出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自小就有着一股浩然正气在身,和明末以及清朝的文官完全不同,他是真的有造福百姓的志气在身的。
后来朱棣在攻破了应天的时候,建文余孽中第一个就是方孝孺的姓名,可见朱棣对他的重视了。
随后方孝孺也是第一个就被逮捕了,但是那个闻名于后世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都在对朱棣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要让朱棣动方孝孺。
如若真的动了方孝孺,那天下的士子都不会认可你,甚至会一直把你朱棣当做篡位的逆贼。
所以朱棣在后来也是好说歹说的对方孝孺费劲了口舌,即便是这般他都没有屈从过。
再后来就是关于方孝孺的名场面了,你杀了我十族又何如?
据传因为这件事情死在方孝孺面前的人都有874人(数字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