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确立目标1(1/2)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秦毅也没有闲着,静下心来的他利用这段时间基本确定了以后的大致方向。秦毅记得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由于秦朝短期内很难获得认同,各地思想文化差异巨大,六国后裔多有复国之念,统一速度太快带来的不稳定性,再加上秦国商鞅变法后的制度,太过富有侵略性。
所以秦始皇全面推翻分封制后,在套用原秦国统治模式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后世角度来看,这些改革措施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由于改革系统性的缺失,反而加剧了秦国统治的危机。
战功为主要晋升渠道的秦国很难停止侵略扩张的步伐,这是秦国统一六国后仍然没有停止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饱经战乱急需修生养息的天下来说,持续的战争无疑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秦国表面上看起来统治似乎极为稳定,实则暗流涌动,秦国的统治存在着太多的隐患。当然,如果秦始皇拥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并非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可惜在完成统一仅仅十一年后,秦始皇便撒手人寰了。
如果说秦国统治不稳乃是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么秦二世即位后的所作所为,就是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滥杀无辜,捣毁根基。在赵高的唆使下,胡亥不仅残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是将包括蒙恬、蒙毅、李斯、冯去疾、冯劫在内的,几乎将能够延续秦国统治的所有重臣全部处死,严重动摇了秦国的统治根基。
滥用民力,民不聊生。秦始皇时期虽然开启了多项大工程,但在使用民力方面仍然有所保留,例如秦始皇从来不抽调“闾左”之人,胡亥继位之后继续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地、驰道等,且毫不吝惜民力,导致天下怨声载道,搞的民不聊生。
秦法变质,官吏残暴。从本质上来讲,秦法只能算是严苛,而并不残暴。然而,自李斯为自保上了一道《上书对二世》后,胡亥对各级官吏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谁收的税多,谁就是好官;谁抓的犯人多,谁就是能吏。结果可想而知,秦国各级官吏理政能力本就参差不齐,如此行事岂不将各级官吏全部变成了酷吏,结果导致秦国彻底丧失人心。
沉迷玩乐,不理政事。为了贪图享乐,胡亥甚至连大臣也不接见,导致赵高全面掌控朝政并胡作非为,而当使者冒着生命危险将陈胜吴广叛乱的消息送达咸阳之时,秦二世竟然将使者给处死了,导致此后的使者哪敢再说真话,直接陈胜吴广几十万大军杀到郦邑(今陕西临潼)时,胡亥才意识到情况的严峻性,却已经错过了扑灭起义的最佳时机。
此外,再加上赵高独掌大权后,大肆排除异己、任用溜须拍马之辈,结果搞的朝廷乌烟瘴气,基本丧失了运作能力,如此行事作风,秦国岂有不亡之理?
所以在始皇帝统一后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秦国便宣告灭亡。
秦毅仔细的盘算着接下来的时局变化,从公元前207年秦国灭亡之后,从公元前206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2年,拉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持续交战,最后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获得了胜利,并建立汉朝。
秦毅想要发展,就靠如今的长生值,胡乱一通暴兵,外加上对后世历史的略微了解,在当今的乱世当中想要争霸天下,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根本就不会有刘邦啥事情,搞不好还没出沛县就被霍霍了,但是秦毅并不打算这样做,他不想太过干预以后的历史,因为在往后除了五胡乱华时,经过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动乱时期,纵观华夏历史,这种动乱并没有给华夏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变化,反而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推进了历史的进程,科技的发展!
其实秦毅心里清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毒瘤就是那个一群留着猪辫子的清政府,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软弱无能的一个王朝。在华夏历史上,战败赔款和割地,赔款等三大条件,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将这几个事情做的理所当然和正气凛然,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开始,到后面的马关条约等,但凡面对列强都是遵循这一规律:挑战、战败、割地、赔款,从来没有意外。
自大和自卑的矛盾点,这点从和日本的台湾战争就能看出来,因为日本率先侵略,清政府出兵抗敌,可最后占据优势而白白浪费机会,选择答应日本的无理要求。我们都知道,日本在明朝以前的时候都是作为华夏的藩属国存在,视华夏为天国上朝,行臣子之礼。
而到了清朝之后却发生了改变,日本从藩属国一跃成为列强,其中的过程波折离奇,说明白,还是清政府抬上去的,一场两场的让步和赔款,资助了日本崛起,最终将矛头指向华夏。而制造这一切的清政府,却洋洋自得以天朝自居,不知是可怜还是可恨。
在就是对国人的残忍,说起这个就要说说清朝末年时期的两个组织,一个是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另一个就是义和团。这两个组织的目的和行为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