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朝堂之上的派系(1/2)
洪武朝堂上的君臣。
这大大小小的一群人加起来。
那浑身都是心眼子,一个个赛一个个的都是心眼。
满朝文武那都是算计!
李善长的反对自然就引起淮西勋贵培养的那群文臣们。
一个個那都是站出来跟着一起反对。
至于直接就是出身淮西的勋贵们。
此时大多数也开始站队。
就觉得跟着左丞相反对一定没错。
至于刘伯温这边的浙东文臣们。
多数都是御史大夫,要么就是在礼部跟刑部,甚至吏部任职的。
这国税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顶多他们希望薪俸能提到一点。
所以纷纷也都是跟着领袖代表刘伯温一起就是。
都是浙东集团的,老大什么意见,自己就什么意见。
一时间朝堂上就形成了三波。
赞同的。
反对的。
无所事事,无所谓的。
赞同的大臣之中,一个户部的官员,站出来,也跟着李善长,朝着陛下朝拜行了一礼,理直气壮的朗声道:“陛下,遥想洪武初年的时候,你就定下了不能超征商业税收,所以使得天下的贩夫走卒们,无不称赞道,陛下你体恤百姓呀!”
见朱元璋面上似乎露出欣喜的神情。
这个官员,更是进一步又道:“陛下在初年可就规定了各地商业的额度,不能与民争利,超征更是犯法,罪大恶极,单单就是洪武二年跟三年,地方官员们,也都压根没有像模像样的征收商业税。
根据浙江道御史的监察奏本,今年浙江金华的一年商业税也差七两,至于浙江一省的一年茶叶税也不过十四两!这都是浙江一省,经济可以快速恢复的基础呀!”
一个翰林院的官员,也跟着站了出来,道:“没错,林大人说得都是可查的,相关记载,翰林院也都在同年收录《太祖本纪》之中,甚至翰林院整理后,也借鉴到《祖训录》之中,编纂其中,为的就是规定后世子孙们,一定要爱民如子,不可与民争利!”
紧接着又不断跳出来,反对这增收商税的官员们。
一个个那都是有理有据,还不忘夸赞朱元璋“心善”“仁义”是一位明君。
“我还记得,那是龙凤十年的时候,陛下当年,还只是即吴王位,就已经将官店在京者改为宣课司,在府县者改为通课司,那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其——“三十税一”的征税原则,那个时候在京做生意者,无不称赞‘吴王圣明’!”
朱元璋的一开始政策自然是好的。
出发点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不简简单单就是一个因果关系。
因为从本质上来看,朱元璋的低商税才是是果,
而不是这其中的——因!
因是大明的太祖皇帝朱元璋,要彻底的消灭商人的户籍。
全部纳入农民户籍。
这一点可以说是,从理论上来看,那就是商人都没有了。
所以能去收谁的税呢?
朱元璋要的就是各类户籍的人口本本分分的。
要的就是保证大明千秋江山不变色。
万年江山不褪红。
要的就是军户,民户,匠户们……等等,全部都是各司其职,老老实实的活着。
这个才是朱元璋的目的,也就是最为本质的一个因。
所以说朱元璋太聪明!
聪明到了一种不择手段的态度。
天生就是来干皇帝的料。
朱元璋最喜欢的书,无疑就是《资治通鉴》和听翰林院的大儒们给他讲前朝各类经验教训,从而来避开一切陷阱。
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一点就是,后世的子孙们,哪怕拥有他留下的“祖训”,依然还是做不到他要求的,你就简简单单做一个守成之主就好。
甚至一些皇帝还不着调。
枉费老朱的千年大计。
而且朱元璋的所有政策,从后世来看,似乎已经完全不适合明朝后期的经济情况了。
不过洪武年的朱元璋,距离明末已经三百多年了。
这个世间,哪有政策能一直管用三百多年的呢?
还不是后世子孙们不给力!
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东西,是可以说是能一成不变的。
同样的道理,套用来治国也是一样,因为也是没有任何的一套制度是可以传用万年的。
这样的道理,老祖宗们都已经深知了。
要知道商鞅,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一句名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