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民心所向(1/2)
这一战可谓是震惊江湖,所有人都惊叹朝廷的底蕴深厚,居然还藏有如此的绝顶高手。
据说这位俞大猷将军,后来还著有《剑经》秘籍一本,乃是当时顶级的剑法秘籍。
这本剑道秘籍成书以后,便直接藏于大内之中秘不示人,丝毫不显于江湖武林之中。
据传这本秘籍,乃是包含了易理阴阳四时变化,丹道周天升降之理,乃是秉持道家玄门,内执丹道,外显锋芒的杀伐护道之顶级剑术。
丝毫不亚于当年奉旨编纂正统道藏的黄裳,所著《九阴真经》!
看来这次青城前山的松风观,这次是在劫难逃,决计侥幸的希望了!
有这样的高手坐镇,统领大军,松风观的逆贼,此次焉能在他手中逃得性命出去?
当俞大猷将军不远千里,率领五千军卒来到蜀中。
当地官府立即在他的命令下,配合大军征召民夫乡勇,悬赏熟知地形的药农猎户,以便于围剿青城山松风观。
此消息一经传出,蜀中青城山的当地百姓,顿时欢呼雀跃,相互奔走相告。
当地百姓早就苦松风观久已。
山中其他道观的道爷们还好,不说人人慈悲,却也不肆意的奴役百姓。
要采买些什么,也都会给一些钱财或是其他之物交换。
慈悲和善的,更是会经常的下山施医赠药,让百姓们好不敬仰。
可唯独松风观内的这伙儿恶贼,地处青城山这座仙山,却学不会慈悲向道。
反而打家劫舍,个个都是凶狠恶煞,驱使奴役百姓,抢夺农户田产,强使百姓成为他们的佃户,如同强梁盗匪一般。
便是状告到了当地官府,也是丝毫无用,反而会被他们仗着武艺高强,弄得家破人亡。
久而久之,百姓们越发的怒不敢言,松风观就越加嚣张,成为了当地一霸。
如今终于等到了朝廷前来剿灭这伙儿恶贼了,自然百姓们人人出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熟知山势地形的当地百姓辅助下,大军顺利进山,人人自告奋勇,争先为大军引路,指引着军队,非常迅速且精准的扑向青城山松风观而去。
沿途堵死了众多下山的兽径小道,包括松风观有可能退往的后山小道,也一并堵死,硬生生的想要将松风观,堵死在青城山上。
由此可见,当地百姓对松风观有多么的仇恨,期待他们被剿灭的迫切。
俞大猷也是第一次的体会到,在百姓的主动积极帮助下,大军的行进和搜寻工作,进行的有多么顺利。
不由得感慨,果然是民心所向,而仁者无敌呀。
曾经自己剿灭的倭寇,很多都是当地的海商大户们伪装成倭寇的,并不完全都是真正的倭寇。
他们表面上是当地的地主豪绅,书香门第,实则背后一个个都是靠着出海走私,赚取海量的金银。
为了清除其他的竞争对手,独占海贸利益,不惜扮作倭寇,肆虐乡邻。
只要能够独霸海商利益,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而当地的百姓,也大多都是在他们的蛊惑甚至是统领下,纷纷对抗朝廷,导致剿灭倭寇的行动屡屡受挫。
哪有像如今这般,轻轻松松的就知晓了匪盗的巢穴所在,大军只需专心一意的直捣黄巢,扑上去就足够了。
青城山松风观,当得知朝廷颁布圣旨,各地下发明诏,要通缉围剿他们的时候,各自纷纷慌乱作一团。
长久以来的朝廷正统概念,牢牢的刻印在他们的心里。
虽然他们从来都不将朝廷的官吏放在眼里,对于主动为朝廷效力的江湖人士,也冠以鹰爪走狗的称谓。
可实际上,真要让他们明目张胆的去对抗朝廷,他们还是不敢的。
因为他们知道,以松风观的那点人手,真要是和朝廷拼起来,根本就不是对手。
朝廷可以死上几千人几万人,都毫不在意,可是他们不行。
青城山松风观,总共也才不到二百人,这还是算上火工弟子,采买杂役一并算在内的,也凑不够二百人。
这么点儿人手,就要和朝廷对抗,任谁也不敢有这样的胡思乱想。
提前一步,押解着大量金银珠宝回到松风观的洪人雄,他作为余沧海的亲传弟子,此刻也不敢站出来提议去主动对抗朝廷。
甚至于这根本就不是敢不敢的事儿,而是此前从来就没有想过的。
就算是到了现在,他也不敢由此妄想。
或许是因为此次出行到福建执行任务,顺利的灭了福威镖局满门,导致此刻青城山松风观的氛围,极度的狂热。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