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玄德率众迁北海,法度严明定长策(2/3)
,刘备让他们先和县吏好好学习治理,有困难随时来求助刘备。
刘备认真嘱咐这些心腹,即便现在是县令,依旧要牢记出身于百姓,一定要爱护百姓,不能仗势欺人,刘备严格约法三章,不得有任何伤害百姓的事情出现。
严明法律,用心治理县政,同时发现这赵云的同乡夏侯兰对于法律极其明了,且为人正直,便命他做督邮兼军正,主巡察各县和军队律法。
刘备接着将所有的现存的郡治所官吏及各县官吏召集,对北海郡的形势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一郡太大,足足十几個县城,参差十万人家,光是民户就是十几万户,多达八十万人,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先去了解当地各豪族都是谁,实力高低,明确秩序,更重要的是,各个世族的姻亲关系要搞清,自己弄一个关系网。
刘备不打听不知道,汉末大儒郑玄竟是北海高密人,说起来郑玄是自己老师的同门,自己还能和郑玄攀上关系,一定要去拜会一下这个师叔。
郑玄的影响力可不止一郡一县之地,能得到郑玄的认可,自己的影响会大大提高,况且郑玄传道授业,门下弟子定有人才,自己也可以招得几员良才,当年从乐隐那把牵招带走了,如今郑玄那里,一定也有良人志士。
刘备决定先将规矩立下,在郡内必须严明治理,赏罚分明,必须要严正声明自己的立场。
“我刘备年少举孝廉,假涿县尉,后迁范阳县丞,所到之处,与民相安,从不做扰民之事,今后各县官吏治县,还望莫做扰民之事,严明律法。”
此言一出,众县官吏都明白了,刘备上任便先整顿吏治,随后定会采取一众措施,刘备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必是杀伐果决之人,随从皆为不凡之人,没人敢触其霉头。
于治所中简单议定,随后张榜各县,严惩违法犯罪的行为,对于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吏和乡绅严惩不怠。
对于驻军的安排,刘备命关羽屯兵据县,开辟营地,这五千人,就是名副其实的亲兵,刘备命名曰:“骁营”。
其余诸将带着各自分配的千余黄巾降众人马,让他们在县内整顿训练兵马,征募青壮恢复守备力量。
这些降众的家属也已经被刘备召集到了一起,都在据县屯田,一方面这些俘虏的家属来了他们便踏实的在营里待着,另一方面,万一这些俘虏还有歹意,也要考虑自己的家属。
青州黄巾军还有余众,不出几年会再度掀起叛乱,想当年孔融曾被黄巾围困,还让太史慈前去寻求支援,自己第一件事就是要恢复守备,操练兵马,将这十三县源源不断的有兵可用。
张飞不愿离开刘备,刘备无论去何地,两人都相随侍在左右,丝毫不倦,刘备无奈,总不能老让张飞当保镖,赵云也不能当保镖,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干将,以后可都是主力。
对于张飞,刘备也是多加嘱咐,这么几年张飞跟在自己身边,那暴躁的性格基本被自己矫正了,肯定不会再和演义里一样随意鞭打士卒,但张飞不在身边刘备也是有些不放心,多加嘱咐张飞。
这些将领都散出去了,将田丰、简雍、刘德然留在身边,这些人可是出谋划策的人,平时便常驻在治所陪在左右。
刘备要做一个政治家,自己不是打仗机器,对于内政的治理是极其重要的,忽视内政势必导致祸起萧墙。
战争从来不是军队之间的较量,《孙子兵法》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诸葛亮治理蜀中,年年用兵而百姓不知兵。
打仗首先是钱粮这些经济实力上的较量,其次是人口的较量,加之天时地利人和各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便要制定发展策略,几人商量了数日,田丰作为顶级谋士,谋划大业的能力彰显出来了,在提出几条意见后后几人便做出了前期决策:
第一,安置随而来的百姓,让这几百户百姓在据县开辟田地生活,采取民屯的方式,让民众种地生活,只对其收取粮食税,取消其他一切赋税,能够吸引民众前来投奔,增加人口。
第二,发展产业,安置匠人,作坊生意必须做,这是经济支柱,北海靠海,更是炼制盐的绝佳场所,盐业在当地有一些豪强大家在做,刘备也要去分一杯羹。
恢复造铁,酿酒产业,张世平苏双继续开展马厩业务。
张家,赵家,包括自己的刘家,都要参与在产业中,牢牢把握住生产供应,建造属于自己的大工坊。
第三,军屯田,军屯田必须要实行,仅靠民众的粮税和民屯是不行的,大军作战,粮草必须供应及时,于几处重要的县内置粮囤存粮,军屯提高粮食生产,各县都要令驻军屯田。
这是自己的规划,而对于治理郡县,几人也进行了同步的商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