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传道(3/6)
必妄自菲薄了,你在我山门多年,我可是看在眼里,虽然还不算是天纵之才,但也差不了多少,嗯,祖师很看好你哦!对了,前日我说齐国管仲之事,你且告诉我,为何齐桓公能够称霸中原?”刘叔想了想答道“弟子想了几日,认为齐桓公有君子之气,识人之明,正因为他够大度放了管仲,并听从鲍叔牙之言,重用了管仲,这才能够称霸中原,所以童子以为拥有广大的气量和善于用人,乃是君王成霸的关键!”祖师闻言颇有些欣慰,问道“那什么才是王道呢?”刘叔回道“以仁义来治天下。”祖师又道“仁义能治天下吗?”刘叔摇摇头道“首先得在太平之世,其次得君王和大臣带头示范!”祖师问“哪一种仁义最容易示范?”刘叔脱口而出道“孝!”祖师点点头,随后又道“那你再说一说齐国的强国之路。”
刘叔说道“自周朝建国之后,姜太公便被封到了齐地,建立起齐国,之后周武王又娶了太公的女儿为妻,使其成为周朝的第一位王后,不久王后就与周武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即后来的周成王,小儿子姬虞则被封在了唐地,建立起唐国,唐王姬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就继了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为晋,即后来的晋国。”此时祖师竟说道“这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娶妻,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娶妻当娶贤啊!”刘叔闻言倒有些摸不清头脑,随后他又继续说道“周成王继位之后,便给了外公姜太公(吕尚)可以代天子讨伐那些对周王室有威胁诸侯的权利,之后姜太公也是这么做的,故周王室与齐国的关系一直就很好……直到周夷王在位时,因其听信谣言,竟将齐哀公拿大鼎给煮了,于是周王室与齐国的关系从此便开始决裂了,齐哀公死后,齐国立刻便陷入了内乱,直到齐文公继位,这才算恢复了国家安定……后来,周宣王传位周幽王,可周幽王继位后,不知为何,却是天灾不断,后来姬宫湦为了博美人一笑,竟以烽火戏诸侯……最后周王室不得不放弃了镐京,并迁都到了洛阳。”祖师闻言说道“镐京和洛阳可是两个好地方,若想中原政权稳定,最好还是建都于这两个地方。”
刘叔闻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了,祖师今日说了贤妻和二京,这肯定不是白说的,自然含有深意,难道是让我替刘邦找个和姜太后一般出身、贤惠的妻子吗?至于二京,难道祖师是在提醒我,一定要在这两处建都?还是应先夺下这两处地方?祖师见刘叔在那默默思索,心中了然,知道这童儿已领悟了其中的一二道理,而刘叔见祖师望来,忙接着说道“自周王室东迁了之后,齐国便利用当年周成王给的讨伐不臣的权利,开始向四周大肆扩张,而齐国的国力也因此得以快速崛起,可当齐襄公在位时,因其残暴不仁、昏庸无道,最后竟被齐国的宗室权臣——公孙无知(吕无知)给杀害了,齐襄公被害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他的儿子、亲戚们皆害怕被杀,便纷纷逃离了齐国,等到那位叛臣吕无知被铲除了之后,齐国的大臣们皆出言表示,不愿再让昏君齐襄公的后人继位,于是公子小白才有了机会成为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便听从了鲍叔牙之言,立刻重用管仲,而管仲被封为相国后,马上就下令将制盐、冶铁,以及铸币权,全部收为国家所有,如此一来,齐国很快便变的有钱了,而齐国有了钱,便能够快速的扩充军队。”祖师问道“那么强国的关键在哪?”
刘叔回道“将财富收归国有,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祖师又问“那这是王道吗?”刘叔摇摇头道“此乃是霸道,王道者,国穷而民富,国弱而民强!”祖师点点头夸道“好,好,没白学!”刘叔继续道“此时,齐桓公却开始飘了,之后他便不顾管仲的劝阻,决定对宋国发动一场入侵战,结果宋国周围的诸侯想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便开始帮助宋国一同反抗齐国,最后齐军大败,而齐桓公也因此醒悟了过来。”祖师闻言,说道“自大,无谋,好断,是上位者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能够知错就改者,少之又少!”刘叔闻言颇有感触的说道“确实如此,齐桓公很快便听从管仲之言,不再随意发动战争,而管仲则一边忙着对内改革,一边又用外交伐谋,以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之后为了方便管理,管仲还将齐国的领土分成21个乡,其中六个乡是专门从事生产和商业,其他的十五个乡平时主要是种田,闲时便要参加军事锻炼,等到战时就可快速成军,而管仲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虽是下令收回了制盐权与冶铁权,但却又利用新的田税制度,使得那些失去了原本利益的商人、地主,最后竟获得了更多的收入,如此一来,齐国上下一心,无不支持管仲的改革。”
祖师问道“那么如何才能顺利的进行改革?”刘叔说道“使大部分人获利,小部分人受损。”祖师又问“能使贵族、地主受损吗?”刘叔叹道“不可,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动遥他们,那离亡国便不远了,这些贵族、地主掌握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并且他们已都通过联姻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即使是国王都无法动摇他们,也只有让狗咬狗,或是举起反腐大旗,方能撕开联盟的一角。”祖师道“可有办法?”刘叔摇摇头,祖师道“有,使百姓自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力量,有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