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王朝争霸 > 第22章:司马曜

第22章:司马曜 (1/2)

2023-12-09 作者: 风凌天下

第22章:司马曜(1/2)

晋孝武帝司马曜,生于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他的祖父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父亲是会稽王司马昱,母亲是李陵容。

兴宁三年(365年)琅玡王司马奕继承皇位后,司马昱徙封琅玡王,四岁的司马曜则继其父会稽王之位。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大军阀桓温带兵入京,发动宫廷政变。

于咸安二年(372年)七月二十三日连发四诏,催促尚居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桓温故意推辞。

桓温在宁康元年(373年)二月自姑孰入京,风传他有诛王、谢,移晋鼎的打算,王坦之、谢安等严阵以待。

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令,桓温都推辞不到。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

咸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济和林邑各自遣使进贡土产。六月,司马昱遣使拜百济王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

孝武帝自登基以来,就一直面临氐族政权前秦的威胁,东晋西部的益州和梁州就在宁康元年(373年)冬被前秦攻陷。

太元三年(378年)四月,前秦派苻丕攻打襄阳,荆州刺史桓冲抵御,孝武帝诏命谢玄发徐、兖、青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

到太元四年(379年)正月,襄阳失守,东晋守将朱序被俘,其后彭城、下邳、淮阴、盱眙先后并入前秦,建康告急,形势对东晋更加不利。

太元四年(379年)六月,北府兵在君川打败秦军,前秦势力被逐于淮北,建康紧急状态得以解除。

太元六年(381年)十二月至次年九月,桓冲在荆州与前秦军屡有战事,或守或攻,小有收获。

太元七年(382年)十月,苻坚将大举攻晋的计划公开于群臣,群臣大多反对,强调“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至七月,桓冲率众十万反攻襄阳,分遣刘波等攻沔北诸城,杨亮攻蜀,郭铨攻武当。

太元八年(383年)八月,前秦天王苻坚下诏大举攻晋,试图统一华夏,淝水之战终于爆发。

宁康三年(375年)五月,王坦之死,谢安势力更盛,与桓冲分处中外,形成东晋权力结构的平衡。

太元元年(376年)正月初一,孝武帝加元服,崇德太后归政,谢安以中书监录尚书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太元二年(377年),谢安推举自己的侄儿谢玄为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两年后又兼领徐州刺史,驻节北府。

于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自请北征,并于翌年四月出居广陵,八月去世。

于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解除兵权,退就会稽内史,一年后去世,他所节制的徐、青、兖三州也先后被司马道子和谯王司马恬这两位皇室成员瓜分。

主相之间的矛盾由于袁悦之被杀而公开化了,这是太元十四年(389年)十一月的事。

太元十四年(389年)六月和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镇江陵的荆州刺史桓石民和镇京口的青、兖二州刺史谯王司马恬相继死去,对上下游的争夺遂成为主相相持的焦点。

江陵、京口两藩分别为王忱和王恭所得,到太元十五年(390年)八月,司马道子又以其同党庾楷为豫州刺史。

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王忱病死于荆州刺史任上,激起了孝武帝夺回荆州的努力,东晋政局又为之一变。

孝武帝的皇后是嗜酒骄妒的王法慧,她在太元五年(380年)去世,此后孝武帝未再立后,而是宠幸淑媛陈归女和张贵人。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二十日,孝武帝在后宫清暑殿中与张贵人一起喝酒。

司马德宗,生于太元七年(382年),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387年9月16日),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晋孝武帝驾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次年正月改年号为隆安,立妃王神爱为皇后。

最后于403年12月31日,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降安帝为平固王。404年1月19日,安帝被迁至浔阳。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

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复位。但好景不长,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直到405年3月2日安帝才脱离叛军之手。

409年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到410年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灭南燕,占领山东等地,但同时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