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决战(1/2)
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封为平阳王。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晋州刺史高欢在信都起兵反抗尔朱氏,翌年逼近洛阳,政局动荡。
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氏,在四月十八日废黜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同日高欢之前立的皇帝元朗以自己是远支皇族为由退位。
永熙三年(534年),元修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
永熙三年(534年)秋七月丁未,孝武帝元修招还前线督领御林军的心腹侍中、仪同开府斛斯椿,继而率京中各人马由宫中发动。
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十七日(11月8日),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十日后迁都邺。
永熙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从姊妹有伤大雅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给杀死,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永熙二年(533年),孝武帝密令贺拔岳除掉高欢,并刺破自己心口前的皮肉,取出一些鲜血,派使者送给贺拔岳,任命他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
永熙三年(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故而孝武帝弃国逃跑。永熙三年(534年)七月,元修招还前线督领御林军的心腹侍中、仪同开府斛斯椿,继而率京中各人马由宫中发动。
永安二年(529年),担任肆州鲁郡王后军府录事参军、仪同开府司马。
建明二年(531年)正月戊子,元朗担任冀州勃海太守。
中兴二年(532年)春正月壬午,高欢军攻下邺城,擒获刺史刘诞。
中兴二年(532年)夏四月甲子初一,斛斯椿等人占据河桥,畏惧罪过弹劾自己,不久在河桥擒获天光、度律。
于中兴元年(532年)四月十八日在河阳禅位,不久高欢另立北魏孝文帝之孙元修为帝。
太昌元年(532年)五月,元朗被封为安定郡王,食邑一万户。十一月甲辰,元朗与他的从叔元晔皆因有罪在门下外省被赐死。永熙二年(533年),元朗被安葬在邺西南的野马岗。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去世,其长子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东魏朝政。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乱,攻陷了萧梁不少城池,孝静帝被迫封高澄为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武定七年(549年)九月,高澄被厨师兰京刺死。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在十万精兵的逼迫下,孝静帝被迫禅位于高洋。
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初十日(552年1月21日),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时,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静帝没有防备,结果中毒而死。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
天平三年(537年)秋,并、肆、汾、建、晋、泰、陕、东雍、南汾等州遇到旱灾,饥民开始逃荒,直到天平四年(538年)才下诏救济,死于饥荒者众多。
永熙三年(534年),元善见官拜通直散骑侍郎。同年八月,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北魏末年,高欢操控了生杀予夺大权。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于是逃离洛阳,投奔了宇文泰。
为了拉近与高欢一族的距离,天平四年(538年),孝静帝主动提出立高欢的二女儿为皇后。对此,高欢起初固然推辞,孝静帝元善见坚持己见,直到兴和元年(539年)五月,孝静帝才如愿以偿地成为高欢的女婿。
大统四年(538年)二月,元宝炬无奈废乙弗氏,逊居别宫、出家为尼。
大统六年(540年)春天,柔然再次大举南侵,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乙弗氏的缘故。
大统十七年三月初六日(551年3月28日),元宝炬在乾安殿去世,时年四十五岁。
但宇文泰能够注意内部改革,535年(大统元年)任用苏绰进行改革,建立计帐和户籍制度。
550年(大统十六年),又在军事上进行改革,推行府兵制,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京兆王元愉之子,母亲杨奥妃。永平元年(508年),元愉宣称权臣高肇谋划杀害宣武帝元恪,于是在冀州谋反称帝。
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死后才重获自由,并归附宗室属籍。
武泰年间,封邵县侯。永安三年(530年),进封为南阳王。永熙元年(532年),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任命元宝炬为太尉,加任侍中。永熙二年(533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