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村头掩杀(1/2)
一剪辫落。
王钰宝内心爽快之至!
康熙年间的猪尾巴和百年后的不一样。
清宫戏里,男人的大辫子一直留到脑袋中间,甚至前部,还留鬓角。
在顺治,康熙年间,辫子留成这样是要杀头的。
是从前额到后脑,包括两鬓一律剃光。
然后就在后脑勺下方,留一小撮细长的辫子,要能穿过铜钱,这才“合式”。
这就叫“金钱鼠尾”!
否则,就是违制,轻则挨一通板子,重则砍头!
留发不留头,不是和你开玩笑的!
这发式,不谈民族大义。
从审美来说也是丑爆到天际!
欧洲佬原本是极为敬佩华夏,明中后期到华夏的传教士写了很多文章,华夏的文明,文章,包括衣饰,礼仪,都是极被推崇。
甚至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度,也是从大明借鉴学习的。
等到了康乾之后,不光是欧洲,甚至包括倭国和朝鲜在内,统统都是瞧不起华夏了。
蛮夷化,绝对的贫困,官风吏治败坏,读书人也没有了理想信念,迂腐守旧。
万马齐喑,官场到民间都是毫无礼仪和廉耻。
看马尔戛尼的笔记,只能对那个时候的华夏深深绝望。
王钰宝穿越的这些天,最叫他难受的就是脑后的那一撮猪尾巴。
现在这么一剪……
浑身通透舒爽,这种感觉就别提了。
对面的绿营兵和官吏们,却是看呆了。
这可是康熙年间!
清末时,剪辫子都是一件大事。
是意味着和清廷决裂!
何况是此时此刻?
萧胜等人,先是目瞪口呆,接下来就都是大怒!
“反贼,好大的胆子!”
“抓到他,朝廷必处凌迟之刑!”
“居然敢剪辫子,藐视朝廷之至啊!”
“进兵,抓住这逆贼!”
萧胜原本还有些迟疑,此时大怒之下将手一挥。
大量绿营兵手持红缨长枪在前,约有百人。
清朝绿营和前明或别的王朝不同,制式长兵器只有红缨枪。
两侧小跑前行的就是刀牌兵,配腰刀和藤牌,又是百人。
再就有三百人弓箭手,手持弓箭,跟随在后。
弓箭手之后,则是五百人的鸟枪兵!
这是标准的绿营千人配置。
按标配还应该有一定数字的小型火炮,只是这一次执行的是抓人行动,所以并未携带火炮。
和后人印象中清兵只有大刀长矛不同。
其实从顺治到康熙,一直到清中期,绿营和八旗都是标配火器。
八旗兵有专门的火器营,最好的红衣大炮和子母炮都只配置给驻防八旗,各省不得私铸,绿营也不配重炮。
但鸟枪是标配,而且在千人部队中,鸟枪手最少占一半!
根本不是影视剧里拍的那样,清兵以大刀长矛为主。
火器制造,来自大内造办处,景山,还有工部铁匠局三处。
康熙十四年到六十年,光是千斤以上的重炮就铸了九百多门。
而且铸炮工艺得益于明末的遗产,水平不低,工艺也没落后世界多少。
乾隆之后,满清的火器铸造水平随着王朝国力衰退而下降。
火器保有量开始下滑,质量也不如顺治康熙年间。
眼前的绿营兵,一半左右都是鸟枪手。
训练程度也不算太低,都有明确规定,包括火药和铅弹制造都有一定之规。
甚至训练场上,捡回多少铅弹用来重铸都有规定。
这也是王钰宝一定要设伏,而不是直接正面与清兵对拼的原因所在。
现在是康熙年间,不是乾隆也不是嘉,道,咸丰。
虽然武备废驰,远不如顺治和康熙前期,但八旗还没烂到根,绿营兵更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要是雍正年间到乾清中前期,八旗和绿营还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战斗力。
因为在西域到缅国,再到尼泊尔,清军战斗的次数很多,还是打出了一支颇有战斗力的军队和拥有年羹尧,岳钟琪,阿桂到兆惠,还有福康安等相对出色的统帅和将领。
康熙四十七年时,距离三藩之乱和对葛尔丹的战事不远,清军的规模,建制,调度都还完善,虽然烂,但还没烂到根上。
更有一些有经验的将领和老兵。
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
战术上就要无比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