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仙侠小说 > 霜城纪 > 第十四章 延得太平

第十四章 延得太平 (1/3)

2024-05-19 作者: 叁哥好笔春江水

第十四章 延得太平(1/3)

日头正南的时候,陈酆都一行人来到了延平关,这座地处西南边陲的关隘控扼南疆道紧要咽喉,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城关之雄壮,近乎可与北地城池媲美,并不在气势上输上几分。

头一次见到这么高大城郭的江柳郎嘴张得老大,满目新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郑经翻起小白眼,小声嘟囔了一句土包子,灵儿回头微愠一眼,郑经马上闭嘴,并且满脸堆笑。

城门口盘查的士卒很精神,面目坚毅,身姿挺拔,相比太平镇上那些官差衙役,实在是云泥之别。

大泉自从打下南疆之后,对于造反传统历史悠久的南疆诸夷采取了高压怀柔并济的政策,一方面大量驻军,并且限制南疆人口的流动,对于南疆道的户牒关引盘查极为严格,另一方面教化诸夷,将书院学塾与儒家经典强行引入,要求适龄学子入学,并为南疆道增加科考录用定数,增添其进身之阶,鼓励当地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参加科考,又将中原农耕技术引入,鼓励当地土著因地制宜,开垦农田,劝课农桑,以期改变当地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施以教化,将其尚武好战的风气予以矫正,以期达到南疆无化外,处处是中原的山河一统。

这一系列政策正是当年天下甫定之时,由宰相季伯常提出,获大泉王朝的中兴之主柴恒肯定之后得以施行的,以刚柔并济的手段消除来自南疆的边患,能让大泉王朝能够有个稳定的南部疆域,可以专心对付那个愈发强大的北方邻居北狄的侵扰。

当然,仅以一隅之地和数千青壮乡勇起兵的柴恒,在以季氏双璧为首的文士和秦兴等一系列武将的辅佐下,历经十数年杀伐征战,灭四国,平南疆,将北狄虎狼之师赶回关外,再造了大泉王朝。

身为如此雄才伟略之主的柴恒是当然不会只想着守住边地,拒敌于国门之外的。

以武力吞并北狄,实现北地草原与中原的大一统才会是彻底消除边患的最佳方式,这不仅仅是来自明主的雄才伟略,更不是庸主的好大喜功,而是从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千年来不间断地矛盾冲突,杀伐流血中得出的道理。

北地虽广袤,物产却并不丰饶,除牛羊马匹皮毛之外,少有中原人能瞧上眼的东西,而中原人的盐铁茶叶和其他诸多手工艺品却都是北地人生存所必需的。

游牧民族也要吃饭,有需求,自然就会产生贸易,不管是民间的走私,还是官方的互市都会有,但贸易一事向来不会太稳定,民间走私行为会被官府打击,而且体量太小,难以满足需求,边境互市的政策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人,有人会为了平息战争不再劳民伤财而提出互市政策,有人也会去维护这一政策,但有的人不愿意,不管是因为个人利益还是出于其他考量,总之互市一事也不会太长久。

但北方民族总还得吃饭不是,那就只有做无本的买卖了,于是烽烟再起,双方打得你死我活。

其实就大抵是一句话中原强时,多搞互市,中原弱时,那就抢起来。

但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原与北地的实力强弱对比的变化总是难以让一方吃掉另一方,而且在长时间的对抗中北地城池防御体系得以基本建立,因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或者中原王朝彻底打跑或吃掉北方游牧民族的局面长久以来是鲜有出现。

但柴恒统一中原之后,目光就一直在注视着北方,他将自己手下大将拒北侯秦厉派驻北方,统御二十万拒北军,抵抗北狄的进攻,同时他也在准备着进攻,他一方面鼓励农桑,恢复久经战火摧残的中原民生民力,为下一场准备粮草物资,另一方面,培育战马,编练新军,努力缩小与北狄国在骑战上的差距。

用骑兵对付骑兵是相对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是重甲步兵,抑或是弓弩,都比不上骑军战力的提升来得更为有效,即便是不可能拥有和草原部族一样规模的骑军,但在缩小了战马的差距后,再加以得法的训练,加之中原在冶铸兵刃,甲胄和弓弩制造以及其他军备上的优势,两军对垒之时骑军的实力差距将微乎其微。

.............................................................................................

关隘前的路上少有行人,这一下来了两辆马车很是扎眼,城门处兵士便盘查的很是仔细严格,就连陈酆都拿出文牒之后也没用,马车还是被翻了个底朝天,各种物品都被翻看一番,当行医用的银针差点都被当做武器,陈酆都的胡子都被气歪了,明白了这是有人在故意刁难。

那守城门的校尉仔细阅览比对文牒,发现这老头貌似来头不小,但从西南而来,怎会有这般人物,里面怕是有问题。

查完物品之后,这守城校尉又开始详细盘问起人来,原本日出中天,众人腹中打鼓,这一来二去,半个时辰都过去了,还不见放行,陈酆都的火气不免升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