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返牛津(2/3)
起来的阿斗,自己的声誉也会打折扣,脸上也是无光,因此他特别重视这次答辩。
对天文学一无所知,赵中兴无法判断答辩中有无偏见。故而,他聘请中央帝国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周正道,清华大学天文学教授李文亮,两位学者一起赴英国,观摩答辩。
观察儿子的博士论文答辩,判断答辩过程中,有无刁难题目发问,答辩过程,答辩评语是否公正。
答辩现场!
教室讲台上精心布置一字排开的九个座位,教室各个方位架设了摄像机。
别具风格的答辩会,不仅在牛津校园引起轰动,在大不列颠引起天文学界的关注,一些天文学家揣着好奇,观摩这次答辩。
答辩开始之前,旁听者陆陆续续走进了答辩现场,在旁听席就坐。
赵中兴一行三人来到牛津,没有和校方接触。就是赵天华的导师,戴维斯.大卫也没有打招呼,三人悄无声息走进教室,在旁听席入座。
讲台上九位学者就位正襟危坐,看着赵天华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教室,他们的目光立刻聚焦过来。
赵天华来到讲台下,向台上九名学者躬身一礼,转过身,来到答辩者的座椅前,坦坦然然没有一丝一毫地紧张,站在那里。
赵天华心里嘀咕: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的感受长期的压抑着,弄得心情实在是郁闷。再也不想郁闷了,再也不想压抑了,通过答辩证明自己的才华。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并不代表自己做不到,这一次,要好好地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突然窗外一声鸟鸣,打断了他的思绪。
“天华同学请坐!”
坐在讲台上中间的年迈的学者,用清脆的声音淡淡地说。
他满头黄发,年龄约七旬左右,老花镜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着睿智的气息。
年迈的学者接着说:“我是本次答辩组的组长,叫约翰.戴维斯,负责这次博士论文答辩。”
“天华同学!提醒你,答辩要求是苛刻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回答不了的问题不要勉为其难,更不要随意发挥离题万里。”约翰.戴维斯带着浓重鼻音提醒。
坐在约翰.戴维斯身边的一位年轻学者,瞧了瞧赵天华,解说答辩程序。
答辩的流程和要求:九位学者将从你论文涉及的内容,随机提出相应的题目要你创造性地解答,而不是鹦鹉学舌。你的博士论文超常水平,一定是很有底气。所以,答辩考核组商议决定,选择难度最高的课题用于本次答辩。不知你是否有疑问或是其他意见?
“没有一丁点儿异议,一切按照各位学者出得题目,创造性地阐述。”赵天华听罢答辩流程和要求,自信地微微一笑,荡漾着坚毅眼神,从容不迫的回答。
“说得非常棒!”
戴维斯扶了扶老花镜,发出爽朗的笑声,一脸慈爱的望着赵天华,宣布答辩开始。
“答辩开始!”
天文学家约瑟夫.卡通,提出天体演化趋势;
天文学家杰登.卡森,提出天文动力学和伽马射线暴;
天文学家肖恩.科尔,提出射电源和红外源。
三位学者提出了天文领域,当前探索的课题,要赵天华阐述自己的观点。
旁听席上天文学家周正道,天文学教授李文亮,听了三个答辩题目,是天文学探讨的前沿课题,难度太高了,均是一脸的诧异。
二人不约而同心里嘀咕,这是给答辩者难看,天华能够回答的了吗!?不免担心起来。
三名学者提出的课题,要求要求赵天华阐述理论观点。
不管天文学任何学科,任何探索课题,赵天华都能驾轻就熟,而且无需思考就能信手拈来。简明扼要,层次分明阐明了创新观点。
创造性的答辩,让得在场的学者,一次次被震撼,脸上的表情也是越来越丰富。
眼神越来越欣赏这名智慧超群的学子了,不断地点头,个个都是赞赏的目光投向赵天华。
赵天华言简意赅,创造性地阐述完了三个天文学前沿课题,其它几位学者,随机插言提出天文学当前探索另外一些题目,赵天华没有半点迟疑,对答如流。
时间溜走了四个小时,答辩席上九人考核组交流后,答辩负责人约翰.戴维斯,满怀欣慰深情觑了一眼赵天华,瞥了一眼旁听席,宣布:
“我代表答辩组,做出最终结论,赵天华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昭示了博士后的专业水平。”
他那蓝色的眼球,放着喜悦光芒,再次觑了一眼赵天华,又说:
“论文答辩显示赵天华同学知识渊博,是他聪明才智的真实表现!好了,不需要再答辩了。如果还有人质疑,我愿意再一次组织答辩,一正视听。”
答辩负责人约翰.戴维斯,铿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