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求评价!求收藏!)(1/2)
在不同时空、不同朝代的人呐喊的同时,文字继续显现——
【从公元1861年1月起,持续三十余年,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在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的主持下,几十年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同时建立北洋水师,培养近代化海军力量,这代表着洋务运动正逐渐走向高峰。】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
【而且,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华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洋人开启商战。】
在文字显现的同时,历史上诸多帝王将相们,都在认真观看着。
有些虚心的人甚至在想,能否从这场后世的改革之中,学到些什么。
然后在自己的朝代试用,推行。
毕竟时代在进步,后世的有些东西,于先前之人而言,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战国,楚国。
“清廷还是有些能人的,不尽是贪官污吏迂腐之徒!”
屈原打理着自己的衣袖,说道。
他一向爱干净,从不让自己的衣服染上半点污垢,不喜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
但渐渐的,屈原的脸色却突然惆怅起来:
“清廷举世皆浊,却还有着清白之人,能够承担起家国重任。”
“那我楚国呢……”
大秦。
“这清廷多少也算有些骨气,没有一直自暴自弃下去。”
赵高说道。
他觉得,在连续经历多次战败之后,还能喊出自强求富的口号,着实不易。
“这清廷之人,所谓富国强兵,都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罢了。”
李斯有些不屑:
“他们联合那西洋诸国之贼寇,绞杀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时候,何曾想过骨气?!”
虽然方才也被光幕上的文字所感染,觉得华夏定然能够崛起,但他此刻却是理性的。
黑暗终会过去,黎明终会出现,话是这么说没错。
然而李斯认为,让黎明出现之人,却并非是这些清廷之人。
他们或许可以开一个好头,但为清廷服务的本质决定了,一定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赵高顿时语塞。
嬴政却是笑了笑,连着自己的龙须,淡淡的说道:
“清廷腐朽,但也有有识之士,虽然清廷并不配拥有这些有识之士,但有就是有。”
“你能说那林则徐、关天培二人,是迂腐无用之辈吗?!”
“千秋功罪,自留待后人评价,你我谁也决定不了。”
“朕倒觉得,他们的这些改革举措颇为有趣,大秦可以学习一二。”
光幕中,文字接连闪现。
【洋务运动发展到十几年后,又渐渐从国家层面转到民间层面,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到兴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建立了轮船招商局,打破了西洋诸国之公司垄断航运的局面,左宗棠创办兰洲织呢局,成为华夏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
【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也相继建设起来。】
【而在此之外,压轴,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
【兴办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能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国家的百年大计。】
【世界上只有不重视教育的弱国,没有不重视教育的强国。】
【清廷有识之士,重点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于1862年在燕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同时,在1872年到1875年间,先后分四批派出了一百二十名名幼童,远渡重洋而去,前往西洋诸国学习先进技术,开始了漫漫的留学之路。】
文字至此,画面出现。
这是一片海岸码头。
岸上,许多留着辫子,身穿朝服的清廷官员在此处伫立。
向着远去的轮船挥手告别。
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船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孩童。
这群幼童,年龄最小只有十岁,最大的也才十六岁,平均年龄更是仅仅十二岁。
如此瘦小的身躯,却承载着中华大地的未来,承载着国家的希望。
小小年纪,流落异乡。
告别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